这让他不得不接受任命,在东宁、南洋任职。
不过,想到东宁,还有开辟东宁诸卫的霍维华、徐大化等人,郭尚友心中又有些平衡,知道皇帝对自己还算优待。
不管怎么说,他还能担任督抚,霍维华、徐大化等人想起复,就得拿命去拼。
而且从皇帝册封霍维华等人世袭男爵来看,他若开辟南洋诸卫成功,也有可能获得世袭爵位。
为了子孙后代,他也要把这件差事干下去。
甚至,为了给后代谋个助力,他还在奏折中向皇帝请求,抽调一些运河上的卫所将士,调到南洋诸卫。
他当了两年漕运总督,在运河上也认识一些卫所官兵,想要招募些人,和自己一起谋富贵。
这些人将是他未来最嫡系的力量,以后家族在南洋扎根,也需要他们做助力。
至于缺少的移民,他打算让运河将士去郧阳一带招揽。皇帝之前就允许郑芝龙等人去郧阳招揽流民,如今已打通了路线。
即使在冬天的时候,也能沿着长江行船,把那些流民运过来。
在郭尚友的认真谋划下,南洋开拓,很快走上了快车道,移民、开拓等事,都是有条不紊。
相比郭尚友来说,在庙街的张同敞,情况就不是那么好了。
即使他预料到庙街的严寒,却仍没有想到,这里的冬天会冷得要冻死人。
若非皇帝让他们学会造火炕,并且携带了煤炉和蜂窝煤,只怕和他一起留下来的人,会有很多被冻死——
这些他从家乡招揽的江陵人,很不适应庙街的冬天。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里的冬天会这么冷。
而且大雪冰封,也让张同敞的很多谋划,根本没法实施。
他们现在能保住命就好了,如何还趁着冬天重建庙街?
不过,冬天的严寒,也不是没有好处。
那就是张同敞利用携带来的物资,很快和周围的女真人、蒙古人打好了关系。
他们利用粮食和酒精,交换了很多皮毛。
如今很多人身上,都穿着皮毛大衣。
按照张同敞的估算,这些皮毛如果运回中原,足以能挣回他此次的花费。
如果再把交换来的人参、东珠也卖掉的话,他这一趟会有很多收益。
这让他对江陵公国开藩,多了很多信心——
至少不用担心赔本,利用贸易就能支持下去。
而且他想到皇帝指点的财路,还在天气好的时候安排一些人伐木,建立冰窖藏冰,打算明年海面解冻后,运到中原贩卖——
相比于不稳定的皮毛、人参生意来说,伐木业才是一个能稳定收益的行业。
大明造船、建房,都需要很多木料。
而且东北的树木非常高大,有很多生长了几百年。
相比大木早已被采伐的中原来说,这里的木料质量十分好。
张同敞甚至让人挑选了最好的木料,打算献给皇帝造宫殿。
京城西北的诸王府建造时,想必也需要这些。
采伐树木时得到的锯末,他们也没有浪费。
按照皇帝所说,锯末洒在冰块让,就能让冰很长时间不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