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想找的就是出兵理由,用这个办法确认敌我,毫不犹豫地道:
“当然是让他们国主觐见,或者说是世子。”
“只要愿意来的,就视为归顺大明,朝廷按他们占据的地方,为其册封爵位,签订规矩条约。”
“不愿意朝觐的,则视为怀有贰心。允许英国公等勋贵,自由攻略开藩。”
群臣听到这番话,顿时惊呼一声,明白皇帝为何在年底开会,商讨这个问题。
原来是英国公张维贤想要开藩,占据交趾之地。
想到英国公张维贤前几日的觐见,还有宫中和英国公府的交流、以及之前把英国公视为封地贵族。
他们顿时明白,皇帝把交趾早就许给了英国公,如今打算兑现。
安南这个不老实的藩属皇帝也不打算再留,而是要交给英国公世镇。
谁若想要阻拦,就是和英国公府过不去。
想着英国公府数百年积累的权势,大部分臣子心里,都存在着顾忌——
一个诚意伯家族就能和东林党纷争数十年,如果在这件事上得罪了英国公,估计英国公府会一直和自己过不去。
这可是给子孙遗祸的事情,没有必要的话,谁都不愿和英国公府过不去。
尤其是朱由检为了加重分量,向群臣道:
“除了英国公以外,魏国公、定国公、怀远侯、临淮侯、定远侯、灵璧侯,也会被分封在交趾一带。”
“他们是太祖、成祖最大的功臣,朝廷必须要优待他们。”
“交趾历史上属于中国,可谓一块宝地。”
“以此酬劳功臣,可谓应有之义。”
这番话语,迅速决定了群臣的心意。
一个英国公就让很多臣子心存顾忌,加上这些公侯家族后,朝堂上几乎没有人敢反对——
否则就是得罪了所有太祖、成祖功臣,勋贵们会齐声支持他们。
因为一个外藩引发勋贵和文臣的争端,在他们看来当然划不来。
尤其是理藩院想到安南这个不够恭顺的外藩将成为几个大明内藩,更是欢喜不已。
他们非常期盼英国公等人在交趾开藩,把交趾变成理藩院管辖的地域。
枢密院的官员则担心重演成宣旧事,袁可立有些担心道:
“打败安南是不难,难的是长治久安。”
“若是英国公等难以在交趾立足,朝廷该如何办?”
朱由检笑着说道:
“所以朕打算把交趾分为几块,有的封给英国公等朝廷勋贵。”
“有的则封给莫氏等愿意归顺的当地势力。”
“听说安南还有宣光镇保主武氏等世袭势力,都可以派人出使,一并招到大明来。”
“这次,要把安南彻底分化瓦解,不使之成为大明攻略南洋的障碍。”
群臣听着皇帝的打算,交头接耳讨论。
因为成宣时期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他们对重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普遍没有多大兴趣。
但是如果交趾不复,大明在南洋的活动,就会受到制约。
当年南洋和西洋的藩属纷纷失去,就是郑和下西洋结束和交趾丢失后的事情——
擅长沿海岸线航行的大明船队,在交趾丢失后没有稳固航线。
如今朝廷设立南洋总督府,也是首先在占城建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