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朝廷用人,不可纠缠于文武出身,更不可区别对待。”
“无论县尉是何出身,当了这个官职,就能参加集议。”
反手给武道大会出身的官员一个政策,把县尉制度推广到山西、河南,并且推行有县尉参加的集议会。
此前县尉这个官职刚设置时,遭到很多文官反对。提出增设县尉的孙传庭,更是被文官视为叛逆。
但是到了现在,已经没多少官员反对了——
因为有县尉的陕西情况确实比较好,在灾害比山西更重的情况下,竟然没有山西那么乱。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县尉制度获得有力支撑。那些家乡被盗贼侵扰的官员,普遍支持增设县尉。
就连南方,在李若琏南下迅速清理打行整顿治安后,增设卫尉署、治安署或县尉的做法,也得到很多支持。
可以说县尉制度的推广,已经是大势所趋,再顽固的文官也没办法反对。
不过枢密院的官员,还是争取了一个政策:
那就是文职军官,可以转任县尉。
朱由检思索之后,对此点头同意。
因为此前的县尉制度是临时定的,多有不完善之处。甚至为了安稳地方,允许那些被招安的强人在当地上任。
这种办法实行时间长了,一定会在地方制造出豪强。如今大规模推行,肯定不能这样来。
所以朱由检要求:
“县尉属于官员,要遵守官员的回避制度。”
“无论文官还是武官,对此都不能违反。”
“其中,高级吏员回避本乡,七八九品官员回避本县,四五六品官员回避本府。”
“更高品级的官员,则要对本省回避,除非得圣旨特许。”
“如有违反,允许官员和公众人物揭发弹劾相关官吏。”
这都是大明早就有的成熟制度,甚至监察官员不止要回避原籍,还要回避曾经的仕宦地点。
以前大明的低品级官员不多,对这些规定得不够清楚。
如今朱由检要大规模增加低级官员代替吏员,当然要把回避制度完善。
不过都不用本地人也有坏处,那就是官员在当地没有根基,一些政策可能无法落实下去。
这时典史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作为吏员之长,没有品级却能列席集议会,向当地吏员传达县集议会决议。
种种办法,在经过君臣商议后,都定下了制度,作为任命地方官员的依据。
——
定下这些之后,朱由检才把话题,重新转回了武道大会。
他在费心安置勇士营的将士后,其实也察觉到了当前选拔勇士的办法,有些不合时宜——
很多只有勇武的人,并不适合当将领,让他们做官他们也学不会。
所以他更坚定了把武术转向体育的心思,下令道:
“明年武道大会已经即将举办,此时不宜再改。”
“但是崇祯七年的武道大会,就要想办法变一变,选拔出朝廷需要的人才。”
“徐卿方才不是说到泰西的骑士比武吗?”
“崇祯七年的武道大会可以增设这个项目,看看人们接不接受这个比赛。”
“如果效果良好,那就在崇祯十年修改马战的规则,形成大明自己的骑士比赛。”
当前大明的马战,还是有些太倾向于实战,对于观众来说,就显得不那么好看。
相比来说,西方骑士比武百年前就开始没落,到现在已经转变成娱乐性质的骑士竞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