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罗斯福新政让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起来!”
约翰一听,忍不住从后视镜多看了陈光良几眼,毕竟一个华人,居然有这份见识,实属难得。
“你在华夏,一定是个大人物!”
陈光良笑道:“我只是一个商人”
约翰一听,补充道:“那也是一位大商人”
这一次,陈光良没有反驳,他的财富,算起来也是千万美金,在美国也算是大富翁级别了。
抵达曼哈顿的‘纽约国家城市银行’总部(即花旗银行),陈光良大方的给了约翰1美元的小费,这可是钢铁工人半天的日薪。
“先生,你真大方,祝你好运!”
“也谢谢你”
来到花旗银行总部大厦的门口,陈光良和张树年并不急着进去,而是参观起花旗银行总部大厦起来。
在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其实力自然无需质疑。
“先生,如果您不是有熟人,踏进这个大门,他们不会理睬你们的!”
一个声音响起,让陈光良和张树年警惕了一下,毕竟刚才出租车司机约翰告诉他们,纽约并不太平。
陈光良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清洁工,但眉宇之间,似乎曾经也发达过的样子。
这很正常,世界经济大萧条,让很多富豪都一贫如洗,更不要说一些高收入群体了。
他笑着说道:“怎么说”
清洁工马上将清扫工具放在一边,然后拍拍手上的灰尘,友好的伸出手说道:“我叫杰克,我以前在华尔街工作,很熟悉这里,曼哈顿的空气都弥漫着钞票的问道,你们虽然看起来富有,但这里的人会很高傲的。”
好家伙,一个个都是‘大神’,看来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力还在。
陈光良也伸出手,说道:“我叫陈,华夏人,是一名商人。这是我的秘书,他可是纽约大学经济硕士。”
杰克眼前一亮,毫不掩饰的说道:“刚才看你们的样子,一定是初来华尔街。请容许给我两分钟时间,介绍一下自己,说不定你们会有需要我的地方。”
陈光良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但杰克却抓住机会的说道:
“我曾经也是开车、开party、喝香槟的人。经济大萧条袭来,我的半生的积蓄变成泡沫后,就连通过炒股获得的汽车,也被银行回收。
我现住在曼哈顿的公寓,前屋主在两年前破产,所以不得不抵押给银行。而银行又在国家支持下恢复营业后,低价出租给我这样的人。
罗斯福新政,又让我有了一份救济性的工作,即在街上负责城市的清洁工作,当然我还在排队领面包。”
杰克的语速较快,他是知道陈光良和张树年的英语水平,后面他特意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