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良一共给了蒋梅英150万大洋,但实际上,还让她委托平安证券在炒标金,自然是赌白银继续上涨,标金下跌。投资的额度不大(150万,保证金30万),但也赚了二十几万大洋,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投机只是一时的,千万不要沉迷此道,而且我从事投机,自然有我的底牌。你就要记住了,没有我的指挥,可不要去投机。”
“明白啦,你不说,我也不敢拿钱去乱来。”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随后说道:“替我约一下你父亲他们,哪天一起吃个饭,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我是可以帮的。”
纺织业,并不是没有未来。
相反,虽然这一波危机,纺织业至少倒闭一半的企业;但如果挨过去后,等到1936年就会好转起来。
而如果纺织工厂在租界,那么后面还能大发一笔,因为抗日战争后,什么物资都会暴涨;而租界的纺织品,可以通过一些通道,然后运输至抗战区,甚至供应军需,这些都是暴利。
国民政府毕竟是走的资本zy道路,故这个‘战争财’也属于正常商业,不至于被清算。毕竟,若是没有了民营工业,抗战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若是蒋振华有困难,陈光良愿意指导他的商业指导。
“不要啦,你都说纺织业前景不好,干嘛要帮他的纺织厂。”
这丫头,没有嫁进门,都能为陈光良的利益考虑。
“傻丫头,那是对别人来说,我自然不是一般人。”
“嘻嘻,这倒是!”
这样的话,蒋梅英倒是十分相信了,陈光良在商业领域的本领,自然是神通广大。
。。。。。。
12月下旬的一个清晨,黄浦江上异常繁忙。
董家渡。
太古洋行的3000多吨货轮‘宁波号’行驶在黄浦江上,船长是英国人约翰逊,此时他的心情不怎么好,原因是他看到黄浦江上越来越多的华夏人船只。
曾几何时,在长江、华夏沿海、黄浦江等上,到处是充斥着他们西方人的船只;而自从三十年代以来,华人的船队极速扩张,最近几年华夏政府更是陆续收回航运权、引水权、航运资格评审等等。
“shit,这些华人的船只,只要不是我们西方人在做船长,总是不懂交通规则,让这条航道不通顺起来。”
听到约翰逊的抱怨,大副在一旁说道:“可不是嘛,听说现在远洋船只的华人船长也越来越多,这些华夏人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我们都很担心他们会酿成事故。”
大家言语之中,是对华夏船长的不信任。
两人只顾着聊天,殊不知他们的疏忽,酝酿着一场灾难。
“前面有船”
“转舵”
“shit,该死的华夏佬”
在对面。
金峰号是环球航运的3030吨货轮,此时装载了3000吨精煤正准备进入黄浦江。
其船长是华人船长马士英,是陈光良从招商局挖来的,毕业于知名的吴淞商船学校,这里是华人高级海员的摇篮。
一直以来,陈光良就大胆启用华人高级海员,主要行驶在华夏沿海。
马士英工作很认真,开船也比较细心,他从不像洋人那样,驾驶船只还会喝酒(这个时代开飞机的驾驶员都喝酒,并不管的),甚至他戒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