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财团’联手‘预收购棉花’,很快被各大媒体见报。
报纸上基本都是称赞华资纺织企业这一次学聪明了,提前抢收棉花资源,避免大量被洋企收购。
当然,也有z派报纸批评‘江浙财团’是利用农户不懂行情,急于表现的心理,以更低的价格‘预收购’。
批评的声音,倒是也没有全错。
此次‘预收购’,均价也就在46~48元每担的样子,但如今棉花已经涨到52元以上,故那些提前卖出的棉农损失不菲。
特别是在初期,大家对今年棉花的总产量是增长,还是减少,没有心理预期;但随着8月份的来临,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一件事——今年棉花减产很严重。
这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在报纸上预测,今年棉花的价格应该在52~55元才算合理。
但不管怎么说,很多华资工厂凭借‘这一役’,暂时生存下来;没有这次的提前抢购,后面的日子就艰难了。
这天。
陈光良和沪市二十多家大中型纺织厂老板,在香格里拉饭店的行政会议室,进行了继续讨论。
期间,有纺织企业主提议道:“现在日本纺织厂正急着四处收购棉花,而且是高价,我们要不要趁机抬高价格?”
荣宗敬马上说道:“不可,若是价格太高,农户和中间商的违约几率会增大,就让日本人自行太高吧!”
提出建议的企业主,服气的点点头。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确实要考虑违约的情况,这时候我们还是要足够的团结,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同时,也要在舆论上将这场战火,放在是华资纺织和日本纺织之间的战争。日本纺织凭借政府的补贴,一直对我们进行打压,我们好不容易逮住一次机会,自然应该多多宣传。”
这一次在沪市的九家日本纺织企业,怕是要为棉花头疼不已了。
荣宗敬高兴的说道:“不错,应该大肆宣传,重挫沪市的日本纺织信心。”
他这一次也算沾到光,凭借这一波收购的棉花,虽然不能改变‘申新系’现状,但对于一家两家工厂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随后,大家各抒己见。
所有人的脸上,这一次都算是很荣光,毕竟他们坑了日本人一把。
不过陈光良还是比较冷静的,虽然长江流域的棉花让他们提前下了订单,但日本控制的东三省和内蒙的棉花产量,可是占华夏的40%棉花产值。
另外一方面,接下来肯定有人在高利润的趋势下,将棉花卖给日本人。
所以,这虽然是一场胜利,但也仅局部的胜利。
没有强大的国家,就没有强大的商业。
很快,长江流域的舆论起来了,凡是卖棉花给日本人的,都是卖国贼;在这方面,自然有团队为江浙财团摇旗呐喊,毕竟这是他们想看到的。
与此同时,一些华资纺织商人趁机炒棉花,先是去高价收购农户的棉花,再以更高价去卖给日本人。
这些进展都已经表明,江浙沪的日本纺织商遇到了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