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支,东南行营青州军,领军将领:卫应。”
棕甲黄披风,马脖子左边挂的是弓,右边挂的是箭,每个人腰间还别着宝剑,手中提着制式的长枪,头戴开面狮盔甲,行进间尘土飞扬,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铁骑。
“第三支,西部行营陇右府兵……”
“第四支,洛阳府乡军……”
“第五支,北方行营静塞军……”
“第六支,北方行营破虏营……”
“第七支,北方行营中军帐下……”
“第八支,云中府,云中军……”
“第九支,西南行营中军帐下……”
“第十支,朔方府,定难军……”
一支接一支威武雄壮、冷酷肃穆的军队从君臣百姓们面前走过。
他们装备不一,各有特色,来自大郑各大行营和地方州府,有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但他们都是大郑帝国的锋利剑刃、护国基石。他们全都停下来,朝着城头之上的皇帝陛下高呼“万岁”。
前前后后,拢共过去了一万多人。
大郑的官员百姓们自然是高兴的挥舞着手臂向将士们招手问好,热情回应。其他势力的使者们则是面色凝重,或抿嘴轻叹、或缄口不言、或脸色苍白。
“第二十四支,蓬莱水师……”
“第二十五支,荆襄水师……”
远处的黄河今年没有结冰,无数高大的楼船、艋艟、战舰列着整齐的阵型从水面上一批接一批的驶过,大大小小上百艘战船接连不断,看的唐国使者周沛眉头紧皱,久久不能舒展。
他清楚的明白,这些水军是专门用来对付大唐的。
大郑有这样强大的水军,长江天险,已经形同虚设了……
“第二十六支,禁军直属望云军。领军将领:刘廷让。”
许多人本来都已经产生了视觉疲劳,这么多军容齐整、盔甲鲜明的军队一支接一支的过,反正都是咱大郑的子弟兵,还看个毛,让眼睛歇一歇。
可当大家听到内官喊出望云军后,所有人又都重新打起精神来,全都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的向着远处看去。
使臣们也纷纷探出脑袋向着受阅部队一直过来的方向搜寻,却并没有看到有什么人。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不远处城头的一座烽火台上,一群吹角号的人突然吹起了奇怪的音律,节奏很快,很急躁,不像是中原雅音。但每个人都能听出里面的慷慨激昂和浓浓的压迫感。
这是凌晨特意传授给宫廷乐师和军号手的《红警苏联进行曲》,现在叫《大郑进行曲》。虽然没有那么精准,但也大差不差了。
许多人都听的一头雾水,各国使臣们也都面面相觑,议论纷纷。传闻不是说,这是一支飘在天上的军队吗?城头前方一片空旷,地面和天空中什么都没有,军队呢?
总不能是那群吹号角和打鼓的乐师吧?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今天的风不急,吹的也是南风,大家此刻都面朝北方,当然看不见了。
不过,搞点突然的震撼,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