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记忆中只有不老长春谷的简单信息,神书泉水,喝泉水则不能出谷,逍遥子入谷盗书,神书已随逍遥去,此谷惟余长春泉,再便没有别的了。
赵倜不由沉思,段正淳和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之人至今没有找到木婉清,自己必须要亲走一趟了。
而木婉清若真进入了长春谷,自己更是得去,因为这个似乎秘境一样的地方,哪怕自己所知有限,但也总比其他人要更为了解……
翌日,紫宸殿升朝,赵倜与众臣处理政事,就在前几天辽国已经发国书来,呼吁停战,言是睦邻友好,岂可轻起刀兵,叫大宋罢手,撤出西夏之土。
赵倜这边并没有给予答复,打算再拖些时日回信过去,可就在这天正午,辽国第二封国书又送到了,这次却措辞严厉了些,言道宋若一意孤行,继续侵占西夏,那么辽国便要直接出面调停了。
众臣看这国书不由面面相觑,直接出面调停是什么意思?是要派人过去战场那边插手战事吗?
章惇道:“辽知陛下御驾亲征,估计会派一支军马携带使者前往战场,到时辽军横在其中,我宋军进退两难。”
蔡京摇头道:“这有何难,不理对方绕过去打不就是了?”
赵挺之道:“那岂不是将对方脸面踏在地上践踏,辽国又岂会善罢甘休?”
礼部尚书林希道:“看这封国书来势颇急,该是李乾顺不止一次往辽国求救了。”
吏部尚书许将道:“即便没有李乾顺求救,辽国又岂会坐看大宋灭掉夏贼?那河套之地肥沃无比,辽也垂涎三尺,真若我大宋不罢手灭之,辽岂会不想染指?”
黄履看向赵倜:“燕王,此事当做何解?”
赵倜微微点头:“既然辽国急促,就回他一封信过去便是,只言可以商议,但须得西夏岁贡,用以拖延此事。”
黄履道:“可若西夏真愿意岁贡呢?”
赵倜笑道:“兵马勿须停,大宋这边总也得商量,商量出个西夏不愿同意的数字出来,真拿出条件,西夏不肯,到时辽有何话说?”
林希道:“王驾,若真到那步,西夏岌岌可危,辽会在北部边境兴兵,以围魏救赵,保全西夏吗?”
赵倜微微思索,摇了摇头:“许尚书刚刚说得对,只要能拖到那一步,局势便又不同了,西夏覆灭在即,辽想的就不会是保护西夏遏制大宋了,而是想要分一杯羹了。”
“不错,就是如此!许将道:“真大势已成,辽犯我边境与我开战,怎比得上去西夏捡便宜?耶律洪基又不糊涂,那边现成土地人口可以侵占,怎还会来我大宋打生打死,意图阻止呢?”
这时章惇道:“那势必要拖去那时候,只望陛下兵贵神速,将局面早早定下。”
“可还是要防备辽国摘桃子啊。”林希道:“陛下御驾亲征,我大宋儿郎血战在外,最后若被契丹毫不费力占有了部分土地,尤其河套平原那边肥沃之土,岂非难忍至极?”
黄履道:“届时疲军,总不好在西夏那边再与辽国开战吧?”
“确要防范此事。”赵倜点了点头:“我给陛下写一封信,言明此间关节,辽国则回书拖延,要西夏岁贡,以此为由还可拖去来往几个回合,若我大宋军马行进顺利,一两月间就会有结果出来,只要兵困兴州,覆灭西夏再无反转。”
众臣一起点头称是,随后赵倜开始写信,一封送去前方给赵煦,一封往辽国给耶律洪基。
成都府路邛州,慕容复和公冶黑虎出城直奔宋蕃边境。
邛州距离吐蕃极近,两人中午出发,傍晚时分就已经到达。
这里的边境线上,几乎看不到守卫兵卒,因为地势实在不佳,而且贫瘠无比,几十里都难见一座村落,也便没什么镇守的了。
宋军在这边百里开外才有堡寨,寨中驻一都的军兵,平日根本不出去巡视,就在寨子前后晃悠,混吃等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