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华坐在他左手边第一个位置,身体微微前倾,神情凝重。另外几人,或是掌管着关键生产环节的“老师傅”,或是负责对外运输渠道的“路长”,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林耀东开口。
祠堂里安静得可怕,只有核桃摩擦发出的细微“沙沙”声,以及众人压抑的呼吸声。
“风声越来越紧了。”林耀东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像钝刀子割在牛皮上,“李维民那条老狗,鼻子灵得很。省厅,市局,最近都不太安分。咱们在东山这棵大树,招风了。”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耀华:“耀华,京海那边,摸得怎么样?”
林耀华立刻坐直身体,回答道:“哥,初步摸了一遍。京海是国际大港,每天进出的集装箱成千上万,海关抽查比例有限。我们试了几批‘建材’和‘化工原料’,都顺利进去了。那边本地残留的几个地头蛇,像阿彪、老鼠强那种,也接触了,可以用,但不太顶事,胆子小,不过用来散散末端的货,应该没问题。”
“嗯。”林耀东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手指停下动作,握紧了核桃,“东山,不能再是我们唯一的根了。李维民,还有那个新上来的祁同伟,都不是善茬。他们现在不动,是在等,等我们露出更大的破绽。”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执行‘狡兔三窟’计划!核心的东西,必须尽快转移出去!”
“大哥,您的意思是…”一个负责生产的老师傅忍不住问道。
“把最新一代‘邮票’的母版和关键反应釜,还有最熟练的那批老师傅,分批撤出去。”林耀东语气斩钉截铁,“目的地,京海!那边有我们早年投资的一个小型化工厂,位置偏,手续齐全,正好做掩护。东山,以后只保留最低限度的生产和最大的掩护。”
林耀华有些担忧:“哥,京海毕竟不是咱们的地盘,那个市长苏哲,听说手段很硬…”
“硬?”林耀东嗤笑一声,带着一丝不屑,“他再硬,手也伸不到每一个集装箱里!他盯的是大项目,是gdp!我们这点‘小生意’,在他眼里恐怕还不如一个外资工厂重要。灯下黑,最安全!利用京海港的航线,把东西混在普通化工品里出去,比从东山走更隐蔽,更快捷!”
他看向负责运输的“路长”:“老四,路线都规划好了吗?”
被称为老四的中年汉子连忙点头:“东叔,放心。几条线都安排了,货进港后走不同的物流园,最终汇到那个化工厂。中间环节的人都打点过了,用的是暹罗那边的离岸公司名义,查不到我们头上。”
林耀东满意地点点头,重新靠回椅背,眼神幽深:“动作要快,要隐秘。京海,将是我们塔寨新的起点,也是我们最后的退路之一。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祠堂内的众人齐声低应,气氛肃杀。
......
汉东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旁的一间保密会议室内。
祁同伟站在巨大的电子地图前,地图上标注着东山、京海以及其间的交通要道、港口码头。他穿着白衬衫,肩章挺拔,但眼下的乌青显示他已有许久没有好好休息。
程度坐在他侧后方,同样神色严峻。几名从省厅和京海市局抽调的精干侦查员围坐在会议桌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