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侯爷身份特殊,有能力有实力,这样的把柄大抵也是能应付,但能别留下还是不要留下最好。
四周便是悉悉索索的动静,闹哄哄一片,便是县令也不由沉思起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那你们觉得该当如何?”
一名读书人稍稍思索了一下:“侯爷的功绩自然是要记录的,只是可以稍微改一改,比如……匈奴大军袭击,侯爷率领麾下士卒拼死抵挡,眼看就要将匈奴大军彻底剿灭,卑鄙残忍的匈奴人无耻的在德化县放火,试图拉着整个县城的百姓同归于尽。”
“侯爷震怒,虽大火已笼罩县城,却毅然决然率领兵卒,踏入火海,将被烈焰包围的百姓拯救。”
“然,烈火无情,侯爷终被烧成重伤,虽痛不欲生,却依旧心念尚未脱离火海之百姓,双眸圆瞪,怒视百丈烈火,悲曰:何苦烧杀我百姓!”
“后呕血三升,昏死于地。四周民众,闻之落泪,泣不成声。”
“天地感念侯爷仁善,不忍侯爷悲苦。”
“遂漫天乌云,惊雷阵阵,倾盆暴雨从天而降,德化大火为暴雨熄灭,百姓终得以生还。”
“幸存之百姓,感侯爷恩德,念天地仁悯,遂刻石以记之!”
“如何?”
这名读书人一口气说完,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四周已然是一片死寂,一张张脸满是目瞪口呆,眼神中都满是震惊和怪异。
好家伙,不愧是读过书的。
瞧瞧这张嘴?说起谎话跟真的一样。
要不是他们亲身经历了刚刚那一幕,怕是都要忍不住信了。
县令更是抬头看了看天空中坠落的雨点,又看了看德化县城内外,被烧成焦黑的匈奴人的尸体,脑门上都是一层黑线……这小子,要是去官场铁定比自己有出息。
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说出来的法子,的确要比直接记录侯爷火烧德化,烧死数万匈奴人要好太多,心中更是大喜,按照这小子的说辞,更能给侯爷身上披一层为天地眷顾的袈裟,再宣传宣传,发酵发酵,指不定就能多出一个天命之子的名头。
咳嗽了两声:“咳咳,既然如此,那就按这样来记录吧,嘴巴都给我绷紧了,谁都不许出去乱说。”
四周便是一阵应和的声音。
倒是不用担心太多,一旦这种说辞传开,便是有人寻到真相,大概也是没什么人相信的。毕竟相比较火烧德化这种事情,人们还是更愿意传播那种离奇的,扯淡的说法。
“对了,县令大人,县城内匈奴尸体众多,怕是有五六万了,咱们要筑几个京观?”又有一人想到了一个问题,连忙问道。
一般来说,筑京观三五千脑袋便是比较多的,毕竟一层黄泥一层脑袋的,若是塞进去的脑袋太多,容易出现坍塌之类的情况。
“就一个。”县令的眼睛里都透着一丝崇拜:“想想办法,将所有的脑袋全部堆砌到一起,筑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大的京观。”
“那位置呢?”
“就在安州和德化之间的官道旁,要让所有从官道经过的人,都能有机会瞻仰到侯爷的功绩。”
……
阿嚏,阿嚏,阿嚏!
另一边,顾不得休息,带着麾下兵卒北上的宋言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春雨还是有些凉,身上的衣服被湿透,贴在皮肤上边有些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