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刚过,夜色未褪,天启城却已苏醒。
通往皇城的御街上灯火通明,车马辚辚,车轱辘压过青石板路的声响连城一片,热闹不已,马车中坐着的尽是赶往参加朝会的朱紫公卿,文武百官。
今日非比寻常,乃陛下临朝,封赏东境、陇西大捷功臣之日。
街道上有一支骑队缓缓前行,人人身披玄甲,路过的官员尽皆退避,何人不知车驾里坐的是谁?
“叮叮叮!”
辰时正,鸣钟九响,声震九霄,浑厚悠长的钟声穿透晨曦,宣告着朝会的开始。
文武百官依品阶肃立于白玉铺就的龙尾道下,鸦雀无声。两侧身着甲胄、按刀而立的禁军将士目光如炬,从皇城宫门口一直延伸到巍峨的宫殿深处,肃杀之气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
“百官入朝!”
“叮!”
随着司礼监掌印太监吕方一声尖亢悠长的唱喏,百官整冠肃容,沿着龙尾道,分两列鱼贯步入那象征着大乾最高权力核心的所在:
太极殿。
殿内,巨大的蟠龙金柱高耸,龙椅高踞于九级金阶之上,椅背雕饰着张牙舞爪的五爪金龙,在周遭数十盏牛油巨烛的照耀下散发着威严的金光。香炉中焚烧着珍贵的龙涎香,青烟袅袅,更添几分神秘与庄重。
皇帝景弘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珠帘垂落,隐隐遮住了面容,唯见其挺拔的身姿和置于龙椅扶手上、戴着玉扳指的双手,手掌上布满皱纹,略显干枯,象征着这位大乾皇帝正在一点点地衰老。
一众皇子立于御阶之下左侧,翊王景翊赫然在列,蟒袍玉带,神色平静。右侧则以景霸景淮二人为首,剩下的皆是皇亲贵胄。
洛羽先行抵京,等了半个月景霸景淮两个人才陆续返回京城,毕竟东境之战有功之臣不少,今日的封赏可不止封洛羽一人。
百官按文武分列,垂首躬身,屏息凝神,偌大的宫殿内静得能听见彼此压抑的呼吸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聚集在百官前方那道坚毅的玄甲身影上:
镇西大将军、陇西道节度使洛羽!
吕方捏着嗓子喊道:
“跪!”
密密麻麻的人头跪下,满殿皆是大乾重臣。
“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人群乌泱泱的又站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敬畏、期待与紧张的情绪,庄严肃穆,落针可闻,只等那一道加封圣旨。
“呵呵,今日人来得齐啊。”
景弘轻笑着开口道:
“能看到我大乾文武齐聚、人才济济,朕心甚慰啊。”
相比于几个月前的愁容满脸,能听得出这位皇帝的语气很是轻松、欢快,甚至比往日少了一份威严。
东西两线大战同时大捷,能不开心吗?
身为大皇子的景翊轻声开口道:
“此皆乃父皇洪福,天降恩威,我大乾必江山永固!”
“哈哈哈,你去了南境几年,倒是更会说话了。”
景弘大笑一声:
“但东西两处大捷靠的可不是什么洪福恩威,靠的是前线将士浴血拼杀,靠的是我大乾文武齐心协力!”
“吕方,宣旨吧。”
掌印司礼监的吕方吕公公迈步前行,朗声高喝:
“三皇子景霸、六皇子景淮,上前听旨!”
两位皇子恭恭敬敬地走出班列,跪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