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福可是宁南的首富啊,他在宁南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他这样的人居然还会被别人戴绿帽子?
而且还帮别人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
这在冯铁丽看来,这很不可思议啊。
难道,这二十三年,张百福一点都没有察觉?
林二也不敢肯定,毕竟他也不是那种行走的化验机器。
他只是根据自己的推测模型进一步地进行推测罢了。
比如,他推测白严芳是同伙,那么就要找到白严芳要杀张百福的动机。
按理说,张百福在宁南有头有脸从不亏待她,她没有理由这么做!
杀人的动机其实无外乎就那几种:利欲、性欲、报复、逃避或恐惧,当然还有政治动机和变态杀人。
不过后两者,林二觉得可以直接排除了。
然后再细推之下,利欲杀人也被他排除了。
之前说了,这个时机绝对不是最好的时机,所以她不可能为了物质上的利益而去杀了张百福。
至于性欲和报复,林二也思考过,觉得以白严芳的个性来说,可能性不大。
所以,他锁定在“逃避或恐惧”这个动机上。
恐惧通常会引起本能的自卫反应。
比如罪犯在被追捕的过程中杀害执法人员;又比如在恋爱婚姻关系中,为了摆脱另一方的纠缠或家暴而杀人;还有就是,犯下的罪行可能会被对方暴露、公开从而导致名誉和社会地位的丧失,也会导致因恐惧而灭口的杀人事件的发生。
林二在推理白严芳的犯罪动机的时候和冯铁丽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擅长逆向思维,而冯铁丽更注重现有线索的延伸。
在这个基础上,林二又排除了纠缠家暴的因素,所以他推测应该是白严芳做了什么对不起张百福的事所以才会导致她因为害怕事情败露所以先提前灭口杀了张百福。
那么会是什么事呢?
一开始,林二想的是钱!
比如,白严芳挪用公款或者是其他的。
在见过白严芳之后,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白严芳基本上已经掌控了整个集团的财务命脉,她不需要这么做。
所以在多方因素的排除之下,林二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那就是白严芳可能给张百福戴绿帽子!
这也是一个男人绝对不可忍受的底线。
接着在看到了张子齐又看到了张百福的巨幅肖像的时候,这个想法就越发的强烈了。
这才有了让冯铁丽帮忙调查的动作。
对于冯铁丽提出的质疑,林二并没有解释。
废话,张子齐现在就在他的面前帮着他冥思苦想呢!
冯铁丽虽然质疑是质疑,不过结合林二之前的推测,白严芳的动机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她也立马就有了方向。
“我去张家现场走一趟,这些东西应该很容易搞到!”
林二看了信息之后,总算是安心了一些,现在就是等冯铁丽那边出结果了。
视线再次被他拉回到了张子齐的身上。
张子齐像是突然开窍了一样,说道:
“表姐夫,我想到了!”
“就在前几天,确实是有一件事很奇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