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徐宁手中的新式双钩枪,招式都以先扫后刺或先扫后拉为主,极少有如普通长枪那般直进直退、大开大阖的打法。
徐宁面前的空地上,插着好几根只有人类小臂粗细的硬木棍,看样子应该是模仿战马的马腿的。
徐宁每次出招,都是先快速出枪,然后左右小幅度抖枪,直到枪刃或者枪杆贴住了模仿马腿的细木棍标靶,再极为迅疾地前推或后拉。动作幅度不大,速度却极快,讲究一个短程发力。
呼延灼没见过这样的招法,一时也说不出这种枪法的厉害之处,但本能直觉就告诉他,反正这种枪法很厉害就是了。
“好!果然是腰马合一,融寸劲于枪法之中。”
就在这时,场地边缘传来一声喝彩,徐宁连忙收枪看去,正是赵府君来了,旁边还跟了几个扛着东西的侍从。
“见过府君!”呼延灼和徐宁连忙一起行礼。
“无妨,你们先练着,我也看看。我今日并无什么大事,只是军中裁缝裁了几套棉衣,适合穿在盔甲里面的,想让你们一会儿练完后试试。如今虽然还不冷,但八月底了,应该也穿得住。”
赵子称一边说,一边抬头看了看天色。
农历八月底折算成后世公历就是十月初了,中秋都过了半个月了,短时间内穿一会儿薄棉袄,也不至于让人满头大汗。
徐宁得令,就继续演练起来。
呼延灼则陪着赵子称一起观武,刚才赵子称的那番点评,也让他有些若有所得,但又不太分明,就诚恳地请赵子称深入剖析:
“方才府君所言,似乎确实切中了评判双钩枪法优劣的要害,可惜末将不懂,还请府君解惑。”
赵子称如今的武学造诣已经非常不错了,尤其是理论造诣,他继承了段语嫣的相当一部分理论基础,他自己的见识又能借鉴古今,融会贯通。
所以轻而易举就点破了徐宁枪法的关键:“我原本以为,钩镰枪也好,双钩枪也好,用横刃扫击、啄击破甲、破骑,原理是跟汉唐时的卜字戟差不多的。
但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错觉大谬不然了。卜字戟破骑的关键,还在于‘扫割’,横刃较长,就靠横刃本身的攻击范围去扫击马腿,故而优势在于攻击范围广,长柄前刺时不用太精准,劣势则在于扫中后破甲的威力不足,‘压强’不足。故而自前唐以来,渐渐淘汰。
看徐兄的枪法,钩镰枪破骑时,对出枪的准度要求,是高于卜字戟的,但又不至于和长枪那般准,不用如长枪直接捅中马腿。钩镰枪出枪后,在左右方向上,可以稍有一两尺误差,在直戳不中后,要快速左右抖枪,让主枪刃的侧面,或是主枪刃后方不远的一段枪杆,贴到马腿上。
再快速推拉,若是横钩已经错过了就往后拉,横钩还没到就往前推,让钩尖扎中马腿,则敌骑自破。与卜字戟相比,卜字戟横刃接触马腿的是一整条线,受力的面积大得多,也就难以突破。而钩刃与马腿相交的只是钩尖的一个点,破甲威力便如主枪头差不多。
不过看徐兄之法,要用好钩镰枪,关键在于‘寸劲’的发力。
因为寻常长枪全力前捅时,可以用上全身之力,由腿至腰,由腰至肩,再传导至臂、腕,甚至可以借助身体冲锋、战马奔腾的惯性,全部贯注到枪尖上。
可钩镰枪没有那么远的发力行程,它必须先扫、抖,等刃侧或枪杆贴上敌人身体或是马腿,随后才开始推拉,这个推拉的路程,最多就只有一尺多远,所以需要用上‘寸劲’,最多可以叫‘尺劲’。这么短的发力距离,要借助冲锋惯性或是腿脚之力,便不可能了,最多用到腰力,这就要腰臂和手腕瞬间爆发的力量较强,而且最好收放自如。”
赵子称一番古今对照的点评,鞭辟入里,很快把理论层面懵懵懂懂的呼延灼说得心服口服,一愣一愣的。
没办法,谁让呼延灼没看过李小龙电影呢,也就不理解什么是寸劲或者说“短行程爆发力”。
而赵子称穿越前不说别的,光是看抖音上那些寸拳打断砖头的博主的分析教程,就刷到过一大堆。穿越后又有段语嫣的调教,古今融会贯通,哪里还有他看不明白的武学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