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杀出个朗朗乾坤!
武英殿内,朱元璋看着朱标笑着出声说道。
丝毫都不将骂名的事儿放在心上。
这等事,干不干他的名声都好不了,他也不在乎身后名。
反正跳蚤多不咬,债多不愁。
再多杀上一些,杀出了一个朗朗乾坤才是最好不过。
当然,后面如果汉人争气,别再让一些蛮夷之辈入华夏,夺取了河山,自己的名声可能还会要更好一些。
对于自己家标儿这次的反应,朱元璋真的满意无比。
自己家标儿,当真是个好孩子,是个合格的继承人。
没有让自己失望。
大是大非上面能分得清。
不会因为那些人的身份,就在他们真的犯了事的时候,会视而不见,或者是从轻发落。
而是真的能下得去手,
这就对了!
儒家可以用,但不能迷信。
这些状元也好,别的什么名声极大的人也好,也都可以用。
但是,却不能让他们上天,不能惯着。
犯了错,该处罚就处罚,该罢官就罢官,该杀头就杀头。
这才是最好不过的处理办法。
他也不是真的反感儒家,儒家里面的很多东西还是不错的。
而是反对那些打着儒家,打着孔子旗号,不干人事的人。
真正的儒者还是不错的。
但可惜,如今把儒学给念歪的人太多太多了。
到了后面,已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阻碍了时代的进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打着这些旗号如此干的人,就得接受他的铁拳,就要被他这个引导时代潮流,当了先锋之人,将其给碾个粉碎。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也同样不缺乏人当官。
更不缺乏积极向学之人。
他所弄的这些新学问,只要能够坚持的推行下去,能够成为进步的阶梯。
能够让人通过学习这些学问,获得身份,地位,财富等上面的改进。
最好是能和科举和当官,在一定程度上挂钩。
那么这些新的学问,就必然能得到发扬光大!
多杀一些腐朽的之人,才越发有利于新的学问发展。
少一些乌烟瘴气。
今后,只要把教育办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涌现出来。
而儒学也一直在发展。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再到后面的董仲舒他们搞的那一套。
再到后面古文今文之争,以及后面韩愈他们进行的改动,变革。
到了宋朝的程朱理学,一直发展到了现在。
儒学里面的很多东西,已然不适合大明的发展了。
朱元璋知道,程朱理学之后,是阳明心学。
王阳明龙场悟道,心学大成,成为一代宗师。
由此可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话说的还是很正确的。
而今自己也给这些人一些艰难困苦,说不定他们中便有人能来个悟道。
悟出大明需要的道。
而今,自己已经表现出来了自己的喜好,向天下说了大明需要如何走。
自己的梦想又是什么。
又对这些冥顽不灵的守旧势力,毫不留情的出手进行破除。
就是不知道,当世的大儒,学者等人,能不能在这等情况下,再出现一些新的演变。
阳明心学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