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淮南,势在必行。”
“在那之前,翊以为可先做几件事。”
刘备问是哪几件。
“第一,令牵子经抓紧时间训练新兵,并将军功爵制修订完成,推广至徐州全军。”
“该当如此。”
刘备颔首,军功爵制在徐州已经是半推行状态了。
从实战效果来看,还不错。
只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第二,虽然我们已经与青州修好两地关系,也开始通商了。”
“然则战马宝贵,不易取,还是须使人主动去购置战马为好。”
骑兵远强于步兵,但组建骑兵的费用又异常昂贵。
主要就是马贵,很多时候马匹都是有价无市,想买也买不着。
但刘备不同,他有着麋竺、鲁肃两个金主爸爸。
尤其麋竺还经营着精盐,在徐州也是家大业大,可以帮助刘备不断回血。
既然不缺钱,那当然必须提前购置战马了。
正好徐州多平原,等将来马多了,可以放在一起养。
然后需要组建骑兵,上战场时,再挑选马匹。
现在先把数量堆起来,甭管能不能跑,买够了再说。
赵云、田豫、牵招那都是养马,训练骑兵的人才。
老刘现在缺的不是人,是马!
“燕赵多战马,只是此地纷乱,若冒然派遣商队去大量购置战马,恐易出事。”
“若是买少了,来回折腾,却又费事。”
刘备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此易事耳。”
李翊对此早就已经提前规划好了。
“辽东多战马,那里的马膘肥体壮。”
“今何不使糜子仲组一商队,自东海渡船,走海路,前往辽东。”
“花重金找辽东太守公孙度购买马匹。”
唔?
还有这种操作?
刘备暗叹,李翊哪来这么多天马行空的主意。
每当他的思维困于常规时,李翊总是能够适时的打破。
刘备方才只想着,循规蹈矩,从北方老老实实地买马。
殊不知自徐州出发,走海路,不仅可以在辽东买到战马。
甚至所花费的时间也远比去北方买马要短。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老刘。
毕竟老刘常年生活在北地,整日与马打交道,很少走水路。
更别说联想到要出海了。
但水路是真的很方便。
“东海、广陵多海民,可在本地招募有出海经验的水手。”
“另外,太史慈将军海上绕袭青州时,带了不少士兵出海。”
“可从这些军士之中,挑选水性好,天赋高的,一并带出海去。”
海上旅途是漫长的,所以出海的人,必须能够适应海上长时间的颠簸。
以及脏乱差的环境。
“军师见识真是广博啊……”
刘备对李翊赞不绝口。
事实上,
去辽东买战马并不啥新鲜事儿。
孙十万就曾经苦于江南少马,便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商队,自扬州出海,去往辽东购买战马。
这是孙十万的大手笔,足足组建了一支近万人的舰队。
这种规模的海上舰队,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存在,说是横行东亚也不为过。
不过当时领队的东吴使团,出于防范考虑,没有全体登岸。
只让张弥带了四百人去襄平找公孙渊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