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24章 老刘:不差钱儿,他要多少我给多少

第124章 老刘:不差钱儿,他要多少我给多少(3 / 5)

徐州并不缺水,大量的水田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更有利曲辕犁的发挥。

光是在广陵,就能够做到一年三熟。

后世所谓的只有宋朝占城稻出现时,水稻才有一年三熟。

其实占城稻并不是宋代的。

它甚至都不是东汉才有的。

早在西汉时期它可能就已经存在了。

2007年11月,在对荆州被盗的谢家桥一号汉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就从中出土了一批西汉古稻。

在对古稻进行分析后,发现古稻性状与野稻、早期古稻和粳稻都不相同。

而比较接近籼稻,因此被认为属于倾籼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

包括《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也认为,宋代以前便已经有籼稻了。

所以在徐州推广水稻的种植,如不出意外,是可以使粮食产量翻个三五倍的。

等到明年春天,徐州便能收获一大批粮食。

得益于此,刘备除了大肆购买战马,扩建骑兵之外。

也开始扩军,给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部曲都各自扩充了一千人。

然后,在李翊的建议下,挑选一些敢死之士,重点培养。

训练好之后,用来先登陷阵。

好巧不巧,吕布来了。

他麾下刚好就有一位能够训练陷阵之士的名将。

在李翊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帮高顺留在了徐州,让他帮忙训练陷阵营。

“若要顺替使君训练陷阵健儿,倒也不难。”

“可若要将这些人皆练做陷阵营,却难呐。”

高顺向刘备如实汇报,表示自己训练不了这么多人。

“哦?”

刘备眉毛一扬,“高将军可是觉得力有不逮?”

刘备暗想这群新兵也才三千人,高顺不至于连这么点人都训练不好吧?

“非也。”

高顺摇了摇头。

“若只是将这群人练做陷阵先登,敢于冲阵,倒是不难。”

“可若要使他们发挥出陷阵营的真正威力,却诚难办到。”

“非是顺不尽心竭力,而是恐使君有心无力。”

跟我有关?

刘备更加疑惑,暗思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李翊站出来替刘备解惑,道:

“想来高将军所指的,是陷阵营的装备。”

“正是如此。”

高顺点了点头。

陷阵营既然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可为何高顺自己手里才七百人呢?

吕布明知道陷阵营强,为什么不扩建呢?

因为史书原话叫,陷阵营是“铠甲斗具皆精炼齐整。”

这个是百分百的披甲率,在当时属于顶配。

汉末诸侯混战时,士兵的披甲率是非常低的。

别说铁甲,很多士兵连皮甲都凑不出来。

吕布之所以能够武装出一支千来人的陷阵军士,是因为他之前在朝廷当过奋威将军。

既然是军官,从武库里搞一千件装备出来不是难事。

等他离开京城后,再想搞一套全副武装的精甲,就没地儿搞了。

所以麾下的陷阵营,始终只是“号为千人”。

“哈哈哈……”

听到高顺表明的难处,刘备却从容一笑。

“我道是甚事,原来是铠甲斗具不足。”

“此易事耳。”

刘备转头问一旁的别驾麋竺,道:

“子仲,你家里的铁营,可产铁多少斤?”

最新小说: 重生逆袭:总裁小妻不太乖 韩三千 仙萌宝葫 大城时代 甜蜜婚令:首长的影后娇妻 韩娱之kpopstar 王妃权倾天下 错了错了 回到过去当女神 穿越之虫族主宰在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