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百姓成堆聚在河面上,凿冰拽船,破开河道。
场面极其壮观。
李翊麾下诸人无不感慨。
“……不想君侯不发一名徭役,便得如此多人力。”
河面上的工程,吸引了附近其他县乡的百姓。
百姓们过来打听,得知是大伙儿自发为李翊凿冰。
于是也加入进来。
赶巧碰上袁谭的军队赶来成平征募兵士。
见河面上许多百姓都在那里敲冰,大伙儿觉得奇怪。
正欲过去抓人,却又发现河边还驻扎了一支军队。
一打听才知是李翊的,众人不敢近,只得回报袁谭。
袁谭闻说李翊来了,顿时有些慌神:
“前日李翊差我回渤海去见他,被我驳回。”
“今番其亲自领兵来此,莫非是要寻我问罪?”
于是打算主动去找李翊,向他负荆请罪。
郭图急止之曰:
“前番李翊肯纳降主公,是因主公系出袁氏。”
“好使其收买河北人心。”
“如今李翊已是冀州牧,又善待先公家属,以袁氏姻亲自居。”
“河北民众对其之恨,已非去岁可比。”
“今主公已对其无用,若主动相投。”
“是缚其手而任人宰割也。”
袁谭叹息道:
“依你之言,该如何是好?”
投降就是自投罗网,不投降又打不过。
即便打过了,那也会损失惨重,会被袁尚趁机摘了桃子。
简直是进退两难。
“不如舍弃河间国,改投安平去罢。”
郭图为袁谭分析,“安平兵少,我等前去,彼未必便会忠于袁尚。”
“至于河间,使袁尚、李翊二虎相斗。”
“我等于中取利,岂非两全其美乎?”
郭图猜想李翊过了漳河,却不着急来攻的原因,肯定是想坐山观虎斗。
既如此,爷们儿直接拍屁股走人。
反将你一手,让你去跟袁尚斗去。
袁谭暗想自己反正已经走投无路了,待在哪里不是待?
于是采纳郭图之计,即拔营往南逃亡安平去了。
话分两头,
却说李翊组织了河间大量百姓,帮他敲冰拽船。
靠着群众们的努力,冰河很快破开。
李翊大喜,谓众人道:
“有此河道,吾平冀州易矣。”
于是,便要发兵去攻袁谭、袁尚。
人报袁谭已经向南逃亡安平去了,李翊便想着先攻袁尚。
而令人意外的是,袁尚得知袁谭走了,李翊又至。
竟也不做抵抗,舍了河间国,向西逃往博陵郡去了。
二袁儿一走,就只剩下李翊这一个军阀。
此前一直观望的河间国相,当然明白该怎么做了。
即率众出降,交出印绶,举国向李翊投诚。
李翊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收复”了河间国。
既克河间国,便会聚众人,商议下一步进兵战略。
张郃对李翊言道:
“目前道有两条,一条向西,取博陵、中山。”
“一条向南取安平郡。”
“不知君侯想先走哪条?”
向西就是先打袁尚,向南就是先打袁谭。
剩下的则是曹操的势力范围了。
除非二袁儿想不开,继续往南走,否则就要撞上曹操的兵马。
就看他们想栽谁手上了。
“先向南,取安平郡!”
李翊果断下令向南进军。
之所以取安平,还是因为安平是剩下郡国当中最富庶的郡。
面对这种富郡,当然是越早平定越好。
免得它不断遭受战祸,导致它人口流失,破坏生产。
“那君侯走后,河间由谁来守?”
众人纷纷问。
河间是刚打下来的,或作说白捡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