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还年轻。
李翊虽然否定了庞统,也并未言明谁能够当他的接班人。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翊所提到的“朝乾夕惕之勤”。
与新生代翘楚诸葛亮,不谋而合。
诸葛亮在夙兴夜寐这一块,与李翊是最像的。
可以说,李翊对凤雏、卧龙都是寄予了厚望的。
而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听说这些话之后,也是时时砥砺精进自己。
希望能努力配上自己偶像的期望。
“然吾所创诸器,实不足道。”
“以孔明之才,必可远迈于吾。”
话锋一转,李翊直接将话题转到了科研工作上。
“今齐王已颁诏,拨帑金于下邳,立格物院。”
“以孔明领院事,总其成。。”
“吾所携之诸学士,皆听孔明调遣。”
“冀君有裨于研精覃思也。”
诸葛亮一惊,暗想自己还在徐州筹备粮草、器械事宜。
怎么就突然接了一个国家级的大活儿?
“……孔明毋忧,吾年若汝时,日勤十二之八辰。”
“吾辈皆如是夙夜匪懈,主上寄厚望于子,子其毋负王命哉。”
“且夫格致之学,实乃利社稷、济苍生之大业。”
“孔明岂不欲吾国祚日隆,六合早一,黔首速安乎?”
李翊也讲清楚了,孔明你这点工作量不算什么。
我当初刚入职时,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的情况时有发生。
咱们都是这样熬过来的。
现在齐王对你寄予了厚望,我也承认自己在发明天赋上远不及你。
所以这科技研究院的院长非你莫属,你就不要推辞了。
言讫,李翊又拿出来几件图纸。
将它交给诸葛亮,说道:
“这是吾闲暇之余,所绘制的图纸。”
“便交由孔明研制,若待期成,便可为用。”
还是那句话,李翊虽然来自现代,踩在先人的肩膀上。
但不是说他知道什么东西,就能够发明出什么东西。
他必须得去设计它的结构,研究它的运作原理。
然后还要反复实践,才能发明出来。
这显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作量,中间有大量的时间沉没成本。
李翊一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用作发明。
二是在巧思方面,他自愧不如诸葛孔明。
孔明将图纸一一展开,映入眼帘的第一张图纸,便引起了他的兴趣。
“……丞相,这是——”
“这叫损益连弩。”
李翊马上接话。
损就是减少的意思,益则是增多的意思。
损益连弩,便是发射一种由少变多的箭。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母箭。
它还有个更加响亮的名字——诸葛连弩。
李翊甚至不想多耗脑力去研究怎么发明诸葛连弩了。
只是凭借自己的构想,然后加了点自己的理解,绘制成图纸。
便交到了正主面前。
虽然内容很抽象,但相信对于正主而言,并不难做。
“此损益连弩,机巧绝伦!”
“但得运思,便知可建奇功于疆场。”
“丞相真乃天授神智,非人力所能及也!”
诸葛亮难掩激动之色,对李翊给出的图纸赞叹不已。
于是,又迫不及待地翻看剩下的图纸。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