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长及膝,毛密不透风。”
劣品不得入市,以保“幽州毳货”声誉,形成品牌效应。
然后便是牧民转匠,以工代赈了。
早在征辽东时,李翊便在那里搞了个以工代赈的初步尝试。
有了经验之后,李翊将此法全面推广至幽州全境。
招募边民入官坊,协助政府工作。
官贷牛羊,民纳毛皮。
所产羊毛官收其半,使民不困而国用足。
为了表示对幽州毳货的支持,李翊在幽州期间,全程穿皮革大衣,着羊毛外衫。
不论是在府上办公,亦或者是出外考察,与民交流。
李翊始终是穿着这身打扮。
真要说,李翊也算是当今时代的风云人物了。
当李翊穿上这身衣服后,自古到今皆有的“饭圈”文化便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人都开始争相效仿李翊穿皮革大衣,着羊毛外衫。
尤其是边境贸易打开市场之后,大量的皮革、羊毛原料涌入内地。
使得这身衣服的价格并不昂贵。
李翊不仅自己穿,他还规定,凡是在幽州县级以上的官员。
不论办公还是外出,都必须穿幽州产的皮革大衣、羊毛外衫。
不为别的,就为了打造品牌效应。
古代也是有品牌效应的。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蜀锦。
诸葛丞相带头在家种桑树,鼓励老百姓养蚕,发展蜀锦产业。
然后再把蜀锦卖到魏国去,用创造来的外汇,去打魏国。
在诸葛丞相的鼓励提倡,以及官方的引导下。
本就口碑驰名的蜀锦,开始了国际化品牌进程,成为了蜀汉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此,当时的魏文帝曹丕还专门发表了上谕。
痛批魏国群臣,说你们这帮败家玩意儿能不能别穿蜀锦了。
知不知道买蜀锦的钱,最后全都换成了枪砲,打在咱魏国人身上。
可惜,曹丕的呼吁并不好使。
因为曹丕本人都要穿蜀锦。
你要说魏国、吴国当时就没有自己制造“蜀锦”吗?
当然有,可却远远不如蜀锦畅销。
这就叫品牌效应。
一件巴黎世家的衬衫,可以卖到惊人的一万八千元。
这将近两万元的价格中,成本占多少,品牌效应又占多少?
就好比你自己在家,可以喝二锅头。
但你要是要招待尊贵的客人,就必须得上茅台、五粮液。
蜀锦是这个道理,幽州的皮革大衣与羊毛衫也是同理。
把品牌效应搞起来了,“幽州毳货”就不愁销路。
经过李翊一个多月的倒腾,幽州毳货的售卖已经略有起色了。
将基本的雏形搭起来之后,李翊总算可以放心离开了。
剩下的官员们,只需在李翊搭好的框架之中,萧规曹随就可以了。
由于李翊把渔阳设为经济特区,颁布独立的法律条文。
故被后世调侃为,“李相在幽州画了一个圈。”
……
现代史学巨著《北疆通志》,对此点评道:
“自李翊兴边市以来,幽州毛毳之利,岁入百万,胡汉皆富。”
“直到如今的河北省、辽宁省、天津市,都依然存在‘李公毯’之名。”
“足见其策深远,是一位跨时代的经济学家。”
“李翊以皮毛为基,既补军需,又活边民,堪称‘北疆经济之枢’。”
“普遍认为,李翊的经济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雏形。”
“后世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李翊的眼光是超前的、跨时代的。”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