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借口,陈登只是不好再继续强留。
只亲自送别,执李翊手道:
“昨夜拙荆告诉我说,她亦有身孕矣。”
“待孩子生下,将来吃满月酒时,务请兄弟来我淮南。”
李翊连道,“一定一定。”
这才乘舟向北,奔徐州而去。
虽然李翊陪“太子”读书的任务已基本宣告完成,但回河北之前,要途径徐州。
那肯定是要去见见刘备的。
这是为人臣子的基本礼数。
待刘备听说李翊离开淮南后,当即吩咐下人,着手准备迎接李翊。
众人皆好奇,李相离开河北近一年,大王您也不曾说让他来徐州看您。
如何便知他一定会来徐州的?
刘备对此,则是骄傲地说道:
“寡人之丞相,寡人岂不知乎?”
“公等只管前去准备,李相必来徐州见寡人。”
为了向众人“炫耀”自己与李翊之间的默契,刘备故意明着下令让李翊来徐州。
教众人纷纷去准备欢迎仪式。
众人将信将疑,各自安排去了。
建安十一年十二月冬,丞相自江南凯旋。
众人才知,刘备果然深知李相为人。
说来徐州,竟真来了。
于是,齐王刘备乃亲率文武百官,出下邳城三十里相迎。
但见旌旗蔽空,甲士列阵。
许久不曾相见,刘备着赤绶王服,当先执李翊手,言道:
“丞相助寡人抚定江南,功在社稷!”
尽管身在高位已经很多年了,李翊比之初来乍到之时,性格的确疏狂了很多。
但唯独在刘备面前,一如往常的谦逊。
“……此皆大王威德所致耳。”
哈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
此时无声胜有声,以两人的默契。
尽管许久未见,但到真正重逢之时,两人却并未有太多话要说。
随后刘备执其手登玉辂,邀请李翊与自己同乘一撵进城。
李翊固辞说道:
“臣当乘副车。”
刘备愕然道:
“昔在下邳时,吾与卿共骑一撵,同卧一车。”
“今何见外?”
李翊整冠再拜:
“昔翊与大王布衣相交,自可促膝。”
“今王业已建,礼不可废。”
言罢,以手指道旁跪拜百姓:
“臣若僭越同乘,何以训示万民尊王?”
刘备闻言默然,一时间心中感慨万千。
不禁回忆起来,当年自己与李翊在徐州相处时的点点滴滴。
诚然,两人亦师亦友,君臣之间的感情从未有变过。
如今刘备已经当上了齐王,建立了王业。
而李翊也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或许在刘备心里,他仍然能拿李翊当师长、当挚友、当知己来看待。
但在李翊心里,刘备一切的身份之前,都会有一个齐王挡在前面。
如果李翊放浪形骸,真的去跨过那条红线。
最终只会引火烧身,以他性格之谨慎,是万不会去为此事的。
刘备乃独乘玉辂前行,每过街角,必回首望李翊副车。
百姓见之,莫不感叹王臣相得。
非是故人心易变,实是江山自古重彝伦啊。
车驾很快到了下邳。
甫至城门,忽闻欢声雷动,百姓夹道相迎,争睹李相风采。
但见有,白发老叟拄杖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