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若就,则荆、扬二州一统。”
“主公进可以逐鹿天下,争霸中原。”
“退亦可以据守长江,不失为江东之主。”
“况且……主公正是青春年少,曹操、刘备俱已年过五旬。”
“而曹魏宗室中,自曹昂死后,并无英才可以继任。”
“而刘齐宗室中,刘备子嗣尚还年幼,并无主政一方之能。”
“主公完全等得起。”
“届时,主公还怕斗不过曹刘二代么?”
吕蒙此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一直以来,孙权在面对曹操、刘备的压制时,总是有种刻在dna里的恐惧。
但正如吕蒙所言,他今年才二十八岁。
还怕活不过曹操、刘备那两个老不死的吗?
只要他能稳住东吴基业,把两个一代目领导人熬走。
他们的继任者,要么是能力不如自己,要么就是还未成年。
那就是东吴逆风翻盘的机会!
现在,孙权要做的就是稳住和扩大自己的基本盘。
“子明之言,真令孤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孙权握着吕蒙的手,拉着他走在长廊里。
“当初,曹刘联手平定袁术时,李翊扶持其妻兄在丹阳主政。”
“丹阳虽穷,然而却是产精兵的地方。”
“这些年来,不知为齐国输送了多少丹阳兵。”
“孤身为江东之主,却不能据有丹阳,诚为大憾。”
“故图丹阳一事,势在必行。”
“只是关于袭取荆州事宜,是否应当再三考虑一番?”
孙权此刻保持了一名政治人物的冷静。
于他而言,甚至于整个东吴而言,丹阳都是吴人心中的一根刺。
不是因为这地方有多好,而是因为失去它,版图就宛如被狗啃了一般不完整。
当然,这是调侃。
从现实角度讲,丹阳除了产精兵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于东吴而言很特殊。
只有彻底掌控丹阳,东吴才能彻底一统整个江东,然后将长江的天险优势发挥到极致。
事实上,江东早就有实力攻取丹阳了。
毕竟地理优势摆在那里。
只要东吴想,吴兵便可朝发夕至,以丹阳之贫瘠根本不可能撑到齐国的淮南援兵过来。
只不过出于畏惧遭到齐人的报复,这么多年来才一直不敢动丹阳的主意。
但孙权一直希望通过外交努力来一统江东。
比如通过提供山越俘虏,或者花重金,献舟楫等等。
但都被陈登拒绝。
陈登一直是对吴强硬派,一直主张先南后北。
即先灭东吴,再攻中原。
当然,这跟他有“吞并江南之志”的人生信条有关,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而国中大部分高级官员,都是主张先北后南。
毕竟中原之地于他们而言,是更切实际的利益。
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这些年淮南对丹阳的掌控力其实是越来越弱的。
毕竟隔着长江,交流沟通很不方便。
所以近几年,吴中越来越多人的喊出:“收复丹阳,一统江东”的口号。
丹阳,是孙权无论如何都必须夺得的领地。
孙权也相信在丹阳问题上,吴人可以“先斩后奏”。
毕竟丹阳并未涉及到太多齐人的核心利益,事后孙权完全有办法找补,讨好齐人。
但荆州就牵扯太过重大了。
这地方联系着益州、扬州。
荆北更是大汉极富的地区,是士大夫的乐园。
这地方,孙权要是敢抢。
那就要看看他有没有他老子和他哥哥那般命硬了。
吕蒙看出了孙权的踌躇,便分析说道:
“主公容禀!”
他手指北面,大声说道:
“今刘备已吞并豫、兖、青、徐四州,北方更是早已大定,其势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