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末将明白了。”
二人商议已定,便教军士收拾行装,说是准备撤军了。
寨中将士闻得撤军命令,无不欢腾。
喜悦之声,传遍全营,都在那里歌颂刘备恩德。
刘备被众人惊扰,出营来看,见大小将士都在那里庆祝。
诧怪道:
“我军方败,军士不忧反乐,何也?”
简雍乃回道:
“因王上下了撤军命令,将士思归,闻得此令,自然欣喜若狂。”
刘备愕然道,“寡人何曾下过此令?”
于是便问简雍,这话是谁传的?
简雍回说是庞统。
“士元?”
刘备眼波流转,不禁想起庞统白日为自己挡箭之事。
细细想来,士元在并州去历练已有数年了。
确实积累了不小的资历。
这些年他一直把目光放在诸葛亮身上,似乎忘却了自己身边还有这么多璞玉。
“叫士元来帐中见我。”
刘备撂下这句话后,便转身回到帐中去了。
简雍很快便找到庞统,问道:
“莫非王上下令撤军一事,乃是凤雏先生自作主张?”
“是如何,不是又如何?”庞统笑着问。
“嗐,倘若是,汝胆子可真不小。”
“纵是李相爷亦鲜少越过王上擅专,汝乃相爷后生,安敢为此?”
“相爷鲜少,便是有。”
“机会摆在眼前,而我不能不取。”
“什么机会?”简雍一脸茫然地问。
庞统笑而不答,直接去见刘备了。
齐王,王帐。
“……士元来了。”
刘备也不抬头,笔尖在竹简上批着军务,“坐。”
庞统趋步入内,向刘备见礼。
“士元跟了寡人多少年了?”刘备突然问。
“自随叔父于襄阳投徐州来,至今已十三载矣。”
庞统平静地回答道,似乎完全没有担心过刘备会问责他擅传军令一事。
“在并州呢?”
刘备又问。
“整十年。”
庞统喉结滚动,“统受李相爷嘱托,蒙王上恩典,调任并州别驾,而来十年矣。”
提到并州的履历时,庞统的语气更显从容自信。
因为十年的背后,是庞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出来的。
“十年了……”
刘备的笔尖终于落下,不禁抬头慨叹: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
“汝能在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扎根,足见士元之沉稳。”
刘备无奈地笑笑,摇了摇头。
从前,他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诸葛亮当成是李翊的代餐。
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培养他,拿荆州出来捧他。
希望将来能够自己的儿子,也留下一个青春版的李翊。
现在看来,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了。
竟耽误了一个同样出色的后辈近十年的青春岁月。
但这也怪李翊太过优秀了。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了李翊珠玉在前,后来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再是优秀,又能在刘备心中掀起多大波澜呢?
刘备选择了诸葛亮,是因为他跟李翊很像。
丰神俊朗,温润如玉,有雄才。
而相貌质朴憨厚,性格又更加激进的庞统,在与诸葛亮的竞争中天然地就处于劣势。
卧龙凤雏虽是齐名的雄才。
但二人性格与行事风格大有不同。
诸葛亮谦虚温润,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