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齐接应有功,拜奋武将军。”
孙权一一封赏完毕后,忽又想起陈武尸首还未能带回,不由悲从中来,叹道:
“唯陈子烈将军.孤对他不起……”
话音未落,殿外忽传急报。
“报——陈将军灵柩已至秣陵东郊!”
孙权猛然起身,紫髯微颤:
“备驾!孤当亲往祭奠!”
秣陵东郊,白幡如雪。
陈武灵柩停于新筑墓穴之旁,棺椁上覆盖着吴王亲赐的战袍。
三千白甲军士列阵四周,枪戟如林。
忽闻鼓乐哀鸣,孙权素服而来,身后跟着文武百官。
凌统见那棺椁,想起当日陈武为护主而死的惨状,不由虎目含泪。
“子烈!”
孙权抚棺大恸,“痛失股肱,如折孤一臂也!”
众臣见状,无不落泪。
张昭上前劝道:
“大王节哀,陈将军在天之灵,必不愿见大王如此。”
孙权拭泪,亲自执绋引柩。
当棺木缓缓入土时,忽有亲兵捧上一柄断刀——正是陈武临终时所持。
孙权持刀泣曰:
“此刀随子烈征战十余载,今当陪葬!”
孙权与陈武的关系非常好。
主要因为陈武非常敬重孙权,对他忠心耿耿。
在失去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将士时,孙权便再是无情无义,也忍不住为之悲痛。
孙权正欲将断刀放入棺中,忽似想起什么,转头问侍从:
“子烈生前最宠爱的那个会弹琴的姬妾何在?”
侍从低声答道:
“回大王,正在府中守灵。”
孙权紫髯微动,沉声道:
“传孤令,赐她白绫三尺,随子烈同去。”
此言一出,满场文武俱惊。
张昭手中笏板“啪嗒”落地,顾不得拾取,急步出列:
“大王不可!”
“活人殉葬乃蛮夷陋习,中原早废数百年矣!”
这里张昭刻意提到中原早就废除了这个陋习。
言外之意,中原之外的地方依然存在活人殉葬的仪式。
这也是孙权为什么会理所当然的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
因为江东就是存在活人殉葬的陋习。
事实上,除中原外,其他许多地方的文明都还不算开化。
比如历史上的诸葛瑾,小妾生的儿子不养,直接遗弃。
这在当时的江东人看来,是一个非常贤明的举动。
因为这保证了正妻与嫡长子的地位。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北方不仅仅是生产力较南方更为发达。
就连思想文明,都遥遥领先数百年。
孙权眉头一皱:
“子布何出此言?”
“子烈生前最疼此女,令其地下相伴,岂非美事?”
张昭苦口婆心劝道:
“昔年秦穆公以子车氏三良殉葬,致使秦国无才,军力下降。”
“以致无力东征,《黄鸟》之诗至今闻者落泪。”
“秦国因此失士人之心,终至衰微!主公欲效此愚行乎?”
吕范亦出面跪谏:
“魏武子病笃时命嬖妾殉葬,其子魏颗却将此女改嫁。”
“后与秦将杜回战,见一老人结草绊倒杜回,方知是妾之父报恩。”
“足见天道好生,请大王三思!”
孙权甩袖冷笑:
“尔等只知引经据典,可知将士们要什么?”
忽转向陈武长子陈修,“汝为嫡子,以为如何?”
陈修伏地颤抖,半晌方道:
“父父亲生前确最宠爱琴姬”
凌统在武官队列中看得真切——
陈修说这话时,其弟陈表在旁暗扯兄长官袍,却被陈夫人狠狠瞪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