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56章 魏国出了个百年奇才,正是相爷敌手

第356章 魏国出了个百年奇才,正是相爷敌手(3 / 7)

“此人虽口吃,然精通农战之法,曾献策改良屯田。”

“臣欲举荐于大王久矣,今正值用人之际。”

“若能使其巡视东南,必能提出良策。”

曹操沉吟片刻,道:

“邓艾就是那个连升三级的官员?”

“罢了,既然你如此力荐,孤且给他一个机会。”

“便命他前往成都、武阳、江阳一带考察,拟定屯田之策。”

邓艾领命,即刻启程。

他自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下。

经武阳,至江阳,沿途考察山川地势、农田水利。

一日,邓艾立于岷江之畔,见江水滔滔,而两岸农田却因缺水而荒芜。

不仅暗叹:

“天府之国,竟因水利不修,良田废弛,岂不可惜?”

随行官吏问道:“邓校尉可有良策?“

邓艾遥指岷江,道:

“昔……昔李冰修都江堰,使、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今……今我魏国据蜀,却未能善用此水。”

“若能开凿……凿河渠,引水灌溉。”

“则、则荒地可变良田,军粮可增数倍。”

他又沿涪水而行,见运输军粮的兵卒疲惫不堪,皱眉道:

“蜀……蜀道艰难,运粮之兵竟占去半数军力,耗费巨大。”

“若能疏通漕运,使……使粮船直抵成都,则可省去大半人力。”

回成都后,邓艾便连夜著书。

写就《济河论》,详细阐述屯田之策。

翌日,曹操召集群臣议事,邓艾奉书进言:

“大大王,臣巡视东南,察蜀中利弊。”

“今今今献《济河论》,请……请大王过目。”

曹操接过竹简,细细。

邓艾立于殿中,虽口吃,然言辞铿锵:

“蜀……蜀中土地肥沃,然水少难溉,致使使使良田荒废。”

“臣以为,当开凿河渠,引岷江、涪水灌溉,使荒地变沃土。”

“再于、于广汉、蜀郡设军屯,兵民共耕。”

“既、既可积粮,又可戍边。”

“此、此两全之策也。”

曹操点头:“详细说来。”

邓艾继续道:

“成、成都平原,可屯兵二万,涪水以南屯兵三万。”

“按十之二轮休,常保四万兵力,边耕边守。”

“若、若遇丰年,收成可比西部多三倍有余。”

“扣除军民耗费,每年可得百万斛军粮不止。”

“不、不消五六年时间,成都可积粮千万斛,足以供十万大军两年之用!”

群臣闻言,皆露惊色。

邓艾针对屯田的见解,竟与枣祗之谋不谋而合。

历史上的邓艾,

曾在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

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由于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每当东南有战事,魏国大军便可乘船而下。

直达江淮,军费、粮食都绰绰有余,又消除了水害。

成了吴国永远的噩梦。

而邓艾的屯田才能,也才是真正奠定他历史地位的因素之一。

因为三国最不缺的就是军事专家。

而邓艾军事虽然优秀,但却又做不到碾压同时代那些金字塔顶端的前辈、后辈。

可邓艾的屯田才能,几乎是t0一档。

这就太难得了。

使得后世很多人认为邓艾的才能,是可以跟诸葛亮、曹操比肩的。

“邓士载之策,正合孤意。”

曹操缓缓合上竹简,对邓艾的主张赞赏有加。

他的理论远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

曹操看得出,邓艾是有机会为魏国在蜀地积累大量粮草的。

司马懿见此,亦出列赞道:

“邓校尉之策,不仅可解军粮之困,更能省去转运之劳,实乃长远之计也。”

“唯大王察之。”

作为邓艾的举主,司马懿于公于私都会力荐邓艾。

“嗯。”

最新小说: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斗罗大陆的jojo替身使者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重生得意须尽欢 坠入掌中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华娱:娶中戏校花,激活黄金词条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