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险,等闲逆水寒关,更

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险,等闲逆水寒关,更(9 / 9)

“军情紧急,若迟了,恐误大事。”

曹丕忽而冷笑:

“季重以为,子孝此战若胜,于国于孤,孰利孰弊?”

吴质闻言,神色一凛,不敢轻答。

曹丕负手望向夜空,声音低沉:

“诸叔父拥兵自重,父王在时尚能制衡。”

“若他日”

话未尽,却已透出深意。

吴质会意,试探道:

“世子之意是”

曹丕转身,目光锐利如刀:

“传令可发,然父王口谕需略作调整。”

他取过竹简,亲自提笔,笔锋在简上沙沙作响。

写罢,交予吴质,“照此传达,一字不可易。”

吴质接过细看,只见书信内容虽然也是催督曹仁赶快支援上庸。

但却又将“尽力而为”的意思给隐去了。

形成歧义,仿佛在暗示曹仁上庸乃东三郡门户,关乎国运。

王命尔不惜代价,务必克之似的。

吴质额角渗出细汗,低声道:

“世子,此令”

曹丕冷然截断:

“父王忧心国事,孤身为人子,自当分忧。”

“曹将军乃国之栋梁,必能体会父王苦心。”

吴质不敢多言,只得躬身:

“臣这就去办。”

曹丕算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比较奇葩的皇帝了。

他是极为罕见的,同时砍掉皇权三条大腿的皇帝。

这三条大腿是:宗室、外戚、宦官。

其中,宗室对拱卫皇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曹丕不知抽了什么疯,防范宗室比防范外姓大臣还要厉害。

他宁愿相信外姓人,也不愿相信自家人。

对待宗室——尤其是近支宗室,可以用严苛来形容。

曹氏诸王在此原则下,简直动弹不得。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等到高平陵之变时。

曹魏远支宗室中,能够寄以重任的人已经凋亡殆尽。

剩下的人,完全起不到相应的支撑作用。

宗室成员不管在个体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没有能力胜任当时复杂的环境和变局。

从曹叡托孤于曹爽时的纠结,再到曹爽在高平陵之变的拙劣表现。

以及后来曹魏皇室对于司马氏的反抗,几乎都没有远支宗室的任何身影。

而这些人,在制度设计中,本来应该是国家的支柱。

都说魏晋朝是给世家大族卖钩子。

但至少在曹操一代,他还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底线。

那就是重用夏侯曹,通过扶持宗室来与世家形成抗衡。

使得国家大权不至于完全落入世家大族手中。

即便曹操到了川蜀,让渡了部分权力给本土豪族,这个原则依然不可撼动。

可曹丕的想法不一样。

他认为这些叔叔伯伯、掌握了国家的主要权力。

他必须扶持自己的心腹起来,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为此他不惜把权力大量让渡给世家。

自废武功,废掉了不少曹氏宗族。

如果问,司马懿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崛起的。

那毫无疑问,就是在曹丕一朝开始壮大的。

曹操推行“唯才是举”,其实就是变相的打压世家。

而曹丕为了更好地投入世家怀抱,推出九品中正制这种有利于士家的制度。

正因为有利于士家,所以曹丕才更好将之拉拢,收买人心。

待吴质退下后,曹丕独自立于庭中,夜风吹动袍角。

他望着星空,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诸叔父子建”

“莫怪子桓心狠,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大魏的江山社稷着想。”

……

(此为上庸三郡图)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

最新小说: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斗罗大陆的jojo替身使者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重生得意须尽欢 坠入掌中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华娱:娶中戏校花,激活黄金词条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