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公近日染恙,朕心甚忧。”
“自中平五年沛国一别,忽忽三十余载。”
“忆昔与公共募乡勇,讨伐黄巾,何等意气风发……”
曹操听到此处,干枯的手指微微颤抖,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景象——
年轻的刘备,大耳长臂,目光炯炯。
与自己把酒言欢,共商大计。
程昱继续念道:
“后公征徐州,备不得已而抗之。”
“此乃各为其主,非备所愿也。”
“及袁术僭越,公与备复联手讨之。”
“袁绍势大,又并肩而战之。”
“此二役,备至今思之,犹觉快意……”
“咳咳……快意……确实快意……”
曹操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那是建安年间,他与刘备联手,在淮河岸边大败袁术主。
后又北上,在官渡共破袁绍十万大军。
那时的刘备,与自己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两人常常彻夜长谈,议论军事,不觉疲倦。
程昱的声音忽然变得沉重:
“……而后中原逐鹿,公与备各为其志,兵戎相见。”
“此乃天命使然,非人力所能改也。”
曹操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想起了赤壁的火光,想起了河南的败退。
想起了自己一步步被逼入益州的屈辱,以及汉中反击的高光。
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日子,终究化为刀兵相向的残酷现实。
“……今天下一统在即,然备平生所遇,唯公可堪称敌手。”
“其余碌碌之辈,不足道也。”
程昱念至此,声音微颤,显然被信中内容所震撼。
曹操紧闭的双眼中,泪水悄然滑落。
他想起当年煮酒论英雄时,自己对刘备说的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想不到二十年后,刘备竟以同样的话回赠于他。
“公之子孙,备必不害之。”
“请足下宽心。”
程昱读完最后一句,室内陷入长久的沉默。
烛火噼啪作响,曹操的泪水已浸湿了枕巾。
他突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却充满悲凉:
“好一个刘玄德!好一个大汉天子!”
“王上……”
程昱担忧地唤道。
曹操不理,自顾自地说道:
“孤一生……自负智谋超群……”
“唯对刘备……屡屡失算……”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孤至今不知究竟输在哪里。”
“是因为他有李翊么?”
“孤看不然,量一人之力有穷。”
“一竖子,安得有颠倒乾坤之力。”
“只是孤技不如人,非刘备敌手耳。”
“此乃孤之天命也!”
显然,曹操面对刘备挫败一生,将之归咎为了天意。
就在这时,曹操突然瞪大双眼,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既生操,何生备!”
“既生操,何生备!!”
“……”
这一声呐喊,仿佛耗尽了他全部的生命。
喊声戛然而止,曹操的身体猛然僵直,随后缓缓倒下。
“王上!”
程昱与黄权同时惊呼,扑上前去。
只见曹操双目圆睁,已然气绝,但嘴角却挂着一丝难以解读的微笑。
似是释然,又似不甘。
窗外,北风呜咽,仿佛在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而长鸣。
一代枭雄曹操,至此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他没能挺过章武五年的冬天,终年六十二岁。
消息传出,军中震动。
文武百官闻讯,无不或自愿,或被迫捶胸顿足,哀声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