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62章 李相从不犯错,他如果错了,一定是

第362章 李相从不犯错,他如果错了,一定是(3 / 8)

刘备眉头紧锁,沉声道:

“卿乃朕之肱骨,算无遗策,智谋超群。”

“怎会拿不准?”

“陛下明鉴。”

李翊轻叹一声,“若论行军布阵,臣不如荀公达。”

“论审时度势,臣不及鲁子敬。”

“且近日臣忙于学政之事,对魏国局势确实了解不深。”

前两句谦辞,刘备就当是没听见。

显然李翊后面那句话才是他想说的重点。

那就是这段时间,李翊的精力一直忙于学政。

也就是改革察举制,为科举选官制铺路。

这耗费了李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所以他对外国之事已鲜少过问,也算是放权吧。

正如荀攸提出的五路大军伐蜀事宜。

在李翊看来,能不能成功不好说。

但不论成功与否,试一试不吃亏。

毕竟汉朝只动用了雍凉地区兵马,这本就是军支大头。

赢了就是赚,输了那也吃不了多少亏。

安心交给下面人去做就行了。

刘备神色稍霁,示意李翊坐下:

“那依爱卿之见,觉得公达这五路大军之策,能否成功?”

李翊坐在绣墩上,双手交叠置于膝前,沉吟道:

“难说。”

“哦?”刘备挑眉,“此话怎讲?”

“五路并进,看似周全,实则各路人马难以协调。”

李翊分析道,“羌族、南蛮虽勇,却难持久。”

“交州士燮素来首鼠两端,未必肯尽用全力。”

“上庸申仪新降未久,忠诚堪忧。”

“唯有马超一路可恃,然关中兵少,恐难独当大任。”

刘备若有所思地点头:

“……子玉所虑不无道理。”

“不过你方才说忙于学政,是何要事让你连军国大事都无暇顾及?”

提到此事,李翊眼中突然有了光彩:

“陛下容禀,臣近日正大兴学校、私塾。”

“又在与各大世家周旋改革选官制度之事。”

“朕记得你曾上奏过此事。”

刘备回忆道,“如今进展如何了?”

李翊无奈地苦笑一声,叹道:

“……阻力重重啊。”

“臣于去岁给举孝廉定了个新制。”

“每郡十个孝廉名额中,须有三个寒门子弟。”

“兼之此前规定所有孝廉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授官。”

“那些世家大族表面应承,背地里却阳奉阴违。”

“臣不能面面俱到,最近也是为着此事忙得焦头烂额。”

刘备闻言,眉头又皱了起来:

“竟有此事?”

“上月南阳郡举了十二个孝廉,全是世家子弟。”

“此不仅违反名制数量,还违背臣定下的新规。”

“下面回复说实在找不到寒门人才,目今我已派士元去南阳调查此事了。”

“济南郡倒是举了两个寒门,却是当地豪强的远亲。”

“家中田产比小世家还多。”

李翊说到这里,语气中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意,又有几分无奈。

“更有甚者,公然宣称‘寒门无雅士’,拒绝推举寒门子弟。”

“放肆!!’

刘备拍案而起,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这些人是不是觉得朕太过仁厚,就敢不配合朕的首相推行新政?”

李翊连忙劝道:

“陛下息怒。”

“这些世家盘踞地方数百年,树大根深,一时难以撼动。”

“改革之事,急不得。”

强如光武帝刘秀,就搞一个度田制,清理世家的土地人口。

都差点儿阴沟里翻船,把汉家江山给丢了。

所以对于世家大族,李翊一直推行的温水煮青蛙的策略。

步子迈太大,就是下一个王莽。

凡事都需要缓缓来。

刘备停下脚步,凝视着李翊疲惫的面容,忽然叹道:

最新小说: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斗罗大陆的jojo替身使者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重生得意须尽欢 坠入掌中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华娱:娶中戏校花,激活黄金词条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