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见李翊准备充分,语塞片刻,忽而话锋一转:
“即便粮草、战船充足,然灭吴之后,如何安置降臣?”
“如何治理新土?吴地风俗与我中原大异,恐难驯服。”
“届时叛乱四起,又将如何?”
李翊早有准备:
“此事易尔。”
“可效秦王灭六国后,迁吴地豪强入关中,同时徙中原大姓填吴地。”
“如此互相牵制,十年之内,必能融合。”
朝堂上争论愈烈,两派各执一词。
反战派以荀谌、羊衜为首,多是文官显贵,担心伐吴成功后新贵崛起,威胁自身地位。
主战派以李翊为帅,既有渴望建功的年轻将领,也有希冀更进一步的张郃等中层将领。
甚至包括已位极人臣却仍怀壮志的关羽、张飞等老将。
“够了。”
刘备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令殿中立刻安静下来。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
“伐吴与否,关乎国运,不可轻决。”
“容朕再思三日,届时再议。”
李翊深深一揖:
“……陛下圣明。”
“然战机稍纵即逝,望陛下早作决断。”
刘备起身,一挥手:
“退朝。”
说罢转身离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退朝后,反战派们聚在府中密议。
“看陛下之意,似已被李翊说动。”
“若真伐吴,我等处境危矣。”
“无妨,陛下年事已高,未必有精力操持灭国之战。”
“而当今太子暗弱,耳根子软,只要咱们撑到太子登大位。”
“好日子才真正到来。”
“到时候,咱们只要团结一致,李翊纵有通天之能,也难撼动朝局。”
“……不错,不错,陛下不止一次说过,不会像高祖皇帝对待淮阴侯那般,对待手下功臣。”
“即便将来太子登位,仍是李翊把持朝政,又岂敢违背先帝之言,滥杀功臣呢?”
众人计较已定,各自弹冠相庆。
另一边,李翊回到相府时,天色已暗。
府中灯火通明,仆役们见他归来,纷纷行礼。
他刚踏入内院,便见甄宓立于廊下,一双明眸透着关切。
“夫君回来了。”
甄宓迎上前,轻声道,“今日朝议如何?陛下可曾决断伐吴之事?”
李翊眉头微皱,摇了摇头:
“……不好说。”
“朝中反对者甚多,杜畿、刘琰等人极力劝阻,陛下似乎兴致不高。”
甄宓轻叹一声:
“这些人,无非是怕新人上位,分了他们的权柄。”
李翊尚未答话,麋贞与袁莹已从内室走出。
麋贞温婉一笑:
“夫君操劳一日,先用膳吧,国事再急,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袁莹娇俏地挽住李翊的手臂,嗔道:
“就是,下了朝还谈政事,夫君也不嫌累?”
李翊失笑,拍了拍她的手:
“好,先用膳。”
一家人刚入席,还未动筷,府中管事匆匆来报:
“相爷,张郃、徐晃、张辽、陈到等诸位将军求见!”
李翊闻言,唇角微扬:
“果然来了。”
袁莹撇了撇嘴:
“都这个时辰了,还谈政事?”
李翊却已经起身,安抚众女道:
“你们先用膳,我去见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