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必有短视之臣,以‘吴亡无碍’说惑王听。”
“此辈多怀私心,或欲待吴灭而售主求荣。”
“以大王为阶,自谋富贵。”
“若吴国倾覆,彼辈必劝王降齐,届时大王欲为安乐公而不可得矣!”
“昔先王操,与刘备争衡中原。”
“虽屡挫而志不衰,方有今日之蜀魏基业。”
“若当时稍存迟疑,焉得今日天府之国乎?”
“今吴魏唇齿,吴存则魏安,吴亡则魏危。”
“愿大王效先王之刚毅,拒群小之谗言。”
“若朝议难决,可先赐吴蜀锦、霜糖以示盟好。”
“臣八月底必星夜归成都,为王画策。”
“南中暑湿,惟愿大王珍摄圣体,勿过嗜甘味。”
“臣懿顿首再拜。”
曹丕读完,沉吟良久,最终道:
“还是等太尉回朝,再议具体援助之策罢。”
然后纳司马懿之言,命人赠予吴使蜀锦、白糖,以示友好。
吴使虽然失望,但也只能谢恩告退。
待吴使离去后,曹丕心情似乎并未受此影响,反而兴致勃勃地命人端上糖浆泡饭。
又取来蜜水、葡萄,大快朵颐。
他一边享用甜食,一边对群臣笑道:
“这白糖不仅味美,更能改善蜀地民生。”
“诸位当鼓励民间多设糖坊,广种甘蔗。”
然而,尚书赵俨却忧心忡忡,上前劝谏:
“大王,甘蔗主产地在交州,我成都并不适宜种植甘蔗。”
“况且交州刺史诸葛亮乃是刘备心腹。”
“若他切断甘蔗供应,我蜀地糖坊岂不全部荒废?”
曹丕不以为意,笑道:
“交州也在发展制糖业,若他们不卖甘蔗,自己的糖业也会受损。”
“何况,我们还有蜀锦支撑,经济应当无碍。”
说完,他又舀了一勺糖浆,拌入饭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群臣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再劝。
……
淮南,寿春。
征南将军府邸灯火通明。
时值盛夏,江淮之地已显闷热。
厅内诸将,却顾不得燥热,皆是目光灼灼地望着上首那位身着绛紫官袍的男子。
陈登立于厅堂中央的沙盘前,凝视着上面精细布置的扬州地形。
这位年过五旬的淮南总督,面容清癯,眼角细纹里沉淀着二十多年征战的沧桑。
沙盘上,
代表吴军的红色小旗插满了长江南岸,而代表汉军的黑色小旗则密布于江北各要隘。
堂下诸将早已到齐,却无人敢出声打扰主帅沉思。
甘宁不耐暑热,频频以袖拭额。
徐盛目光炯炯,紧盯沙盘。
蒋钦与周泰低声交谈,不时瞥向陈登背影。
终于,陈登转过身来,面容沉静如古井无波,唯有那双深邃眼眸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芒。
“诸君久候了。”
陈登声音清朗,抬手示意众人入座。
甘宁性子最急,未及落座便高声道:
“将军召集我等,可是为伐吴之事?”
陈登微微一笑,却不急于回答,而是目光扫过在座诸将。
徐盛稳重,蒋钦机敏,周泰勇猛,甘宁悍烈。
这些人皆是他多年栽培的心腹爱将。
“兴霸且稍安勿躁。”
陈登缓步至主位坐下,“朝廷确有伐吴之意,然此事牵涉甚广,非一时可决。”
徐盛拱手道:
“将军,自陛下定都洛阳以来,已历六载。”
“今曹魏困守益州,孙吴偏安江东,天下一统在即。”
“我淮南将士枕戈待旦多年,正当此建功立业之时,不可不争。”
蒋钦趁势接言:
“正是!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