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黄忠在前线真有个闪失,那南征军士气不立马崩了吗?
古人可是很迷信的,出征死主帅,非常不吉利。
更别说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了。
“那从河北军、河南军、青徐军里面选呢?”
刘备刻意避开淮南军,其心中所忧,溢于言表。
李翊沉吟半晌,缓声道:
“青徐军主帅是臧霸,他虽然也是功名赫赫,但恐怕很难让五军心悦诚服。”
“河南军呢?”
“河南方经重创,本就不是伐吴主力。”
“让河南军当主帅,如何使众军士信服?”
“河北军?河北军有没有可能?”
“河北军也不是伐吴主力,况河南军素来与河北军不睦。”
“真让河北军当了主帅,河南人又有不高兴了。”
河南军河北军的矛盾,是历史遗留问题。
最早在袁绍手下,他底下的党争主要就是河南士人与河北士人的内斗。
后来曹刘盟军伐袁,官渡一役,杀了近二十万河北人。
当时河北人可以说是把河南人恨透了。
李翊也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在河北慢慢站稳脚跟的。
又是给河北人免徭役、免田赋,又是以袁家女婿自居,讨好袁氏门生故吏。
好不容易让河北人接受了自己,接下来又爆发了一统中原的河南大战。
当时曹贼这个畜生,大量强征河南民众。
拿他们当炮灰,想着就算打输了,也能够摧毁河南的战争潜力。
这就导致河北人又杀了不少河南人。
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听到这儿,刘备上下打量一眼李翊,意味深长地问道:
“子玉,你有没有想过重新出山呢?”
话落,又觉得用词不当,改口道:
“或者说,你有没有考虑过南征呢?”
李翊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我已经离开军队六年多了。”
“可你若是出战,五军必然心悦诚服。”
刘备一脸诚恳地说道。
作为内阁第一首相,凌烟阁功臣第一人。
李翊不论是功绩、资历、还是威望,都是群臣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更别提李翊人缘儿还很好了,跟大部分军队首领关系都错的不错。
纵然有那么几个不服他的人,资历摆在这儿。
你纵使有气,也没处撒。
李翊却摇了摇头,提醒刘备道:
“陛下似乎忘记了还有一人。”
刘备眉头一皱,叹气道:
“爱卿说的是元龙吧。”
“元龙豪气,天下闻名,朕亦甚爱齐才。”
“他又为朕守了二十多年的边境,劳苦功高,朕是真的不想亏待他。”
“只是……唉!”
“你也知道,若只是陈元龙一人还好,朕必然能够善了。”
“可在元龙背后,还有一整支淮南军。”
“还有不计其数的江南人指着他吃饭。”
“这人牵扯的一多,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若牵扯的利益一多,事情就会变得严峻。”
“朕一直没能收回江南的兵权,若再使元龙吃了这吞并江南的头等功,只怕事情就会更加难办。”
“一边是兄弟,一边是江山社稷。”
“朕夹在两者之间,也甚是为难呐。”
一般像这种话,是不太好放在明面上说的。
刘备居然坦白说了出来,可见他是真的被逼急了,实在没办法了。
这才不得已,来闻讯李翊的意见。
其实真要说的话,河北势力的威胁远比淮南要大。
但李翊主动上交了河北的地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