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声号响,张辽所部从侧翼杀出,火箭如雨、
顷刻间“敌船”尽数起火。
“好!”
刘备拍案而起,“不想北方将领水战亦有如此章法!”
李翊含笑解释:
“此乃臣自创的‘连环火舟’之法。”
“大江之上须用火,南征之时定能派上用场。”
日影西斜,检阅完毕。
刘备立于船首,望着黄河上连绵不绝的战船,感慨万千:
“昔年朕织席贩履之时,岂能想到有朝一日可率如此雄师?”
“子玉真乃国家社稷之臣也。”
李翊连忙躬身:
“臣不敢当。”
“此皆陛下洪福,三兴汉室,天命所归。”
“今战船已成,只待明春冰消雪融,便可大举东进。”
刘备扶栏远眺,目光似乎穿透重重雾霭,望向遥远的江南:
“传朕旨意,加封李翊为讨吴大都督,总领水军事务。”
李翊张口欲言,刘备却挥手打断说:
“我知道子玉已经节制了伐吴五军,但黄河水军有你一手组建。”
“水军事务,当赖你总领。”
言外之意,刘备并不是临时给李翊加封的水军都督。
而是希望全国的水军事务就,都由他来管。
因为此前李翊说是全国军政一把抓。
但里面的“军”,其实更多是陆军。
水军不一定指挥得动。
刘备借着这个机会,既是加权,也是削权。
而这,显然是冲着淮南军去的。
李翊闻言,沉吟半晌,旋即躬身谢恩。
刘备颔首,又吩咐道:
“另赏徐晃、张郃、张辽、孙礼各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
“命工部加紧建造战船,务必在开春前完成四千五百艘之数!”
“臣,领旨!”
李翊郑重下拜,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他望向东南方向,仿佛已经看到来年春天,千帆竞发的壮观景象。
暮色渐沉,黄河上的战船演练已毕。
刘备正欲起驾回宫,李翊却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且慢,臣请陛下移驾一观造船之所。”
“战船虽好,然造船之人更值一见。”
“哦?”
刘备眉梢一挑,打趣道:
“莫非这巨舰非天工,竟有巧匠能为之?”
“……哈哈哈。”
李翊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笑道:
“陛下随臣来便知。”
一行人离开港口,沿泥泞小道行不过二里,忽见山谷中灯火通明。
数百座工棚依山而建,绵延数里,锤凿之声不绝于耳。
山谷中央,十数艘半成战船如巨兽匍匐,工匠如蚁附其上。
“唔……”
刘备瞪大眼睛,“竟有如此规模的船厂!”
李翊指向最高处一座青砖建筑。
“那里是将作监所在,主持者姓马名钧,字德衡,南阳人士。”
“此人虽口不能言,然心思精巧,古之公输般不过如是。”
马钧是曹魏时期著名的发明家。
李翊也是慧眼识珠,将之给提拔了起来。
给予了其充分的信任,命他全权负责战船的监造。
正说着,一个瘦小身影从工棚中钻出,跌跌撞撞跑来。
那人约莫三十五六岁,粗布短打沾满木屑,脸上满是烟灰,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相、相爷!”
马钧跑到近前,才惊见刘备冕服,顿时手足无措,扑通跪倒。
“微臣不知陛下驾到,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