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86章 诸葛亮出任雍凉总督,司马懿加封蜀

第386章 诸葛亮出任雍凉总督,司马懿加封蜀(1 / 9)

洛阳,皇宫大内。

冬日,暖阁内,炭火细细地燃着。

驱散了些许寒意,却驱不散那份沉甸甸的军国重压。

几份来自前线的紧急军报,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御案之上。

刘备披着一件玄色常服,目光从绢帛上抬起,落在端坐下首的李翊身上。

刘备的面容较之昔日征战四方时已显丰润,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依旧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子玉。”

刘备开口,声音平稳,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

“前线战报,朕已览毕。”

“陈元龙确是干才,杨荷一战,尽歼吴军三万,大涨我军威风。”

“朕听闻,彼时吴人胆裂,江防空虚。”

“若我军乘胜渡江,建业或可一鼓而下?”

李翊微微欠身,从容应道:

“……陛下圣鉴。”

“当时形势,确如陛下所言,于我极为有利。”

刘备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战报,语气变得意味深长:

“既然如此,陈元龙为何不即刻挥师南渡。”

“反而要先上报朝廷,等候你这首相的批复?”

“这千里往返,驿马奔驰,耗费时日。”

“待朕与你的旨意传回江南,恐已入隆冬。”

“届时天寒水冷,渡江作战,岂不倍增艰难?”

“将士伤亡,亦恐更多。”

“元龙熟谙兵机,不会不知此理吧?”

暖阁内一时静极,只有炭火偶尔爆出轻微的噼啪声。

李翊心知,陛下此言,绝非单纯询问战局。

陈登手握重兵,虎踞江南,其任何举动都牵动着洛阳最敏感的神经。

陛下此言,明是询问战机,实是试探他这位首相如何看待陈登这番“恪守臣节”的举动。

更是试探他李翊自身的态度。

李翊神色不变,略一沉吟,缓缓答道:

“陛下所虑,乃兵家之常情。”

“然臣以为,陈元龙此举,正显其老成持重,公忠体国之心。”

“哦?”刘备眉梢微挑,“子玉且细言之。”

“陛下。”

李翊拱手,言辞清晰而恳切,“灭国之战,非比寻常。”

“虽战机稍纵即逝,然亦需统筹全局。”

“虑及战后安抚、人心向背。”

“元龙虽善战,然江南之事,千头万绪,非仅沙场争锋耳。”

“其先报朝廷,一则尊奉体制,以示不敢专断。”

“二则亦是请朝廷统筹各方,以备万全。”

“此乃为将者之本分,亦是谋国者之远见。”

他稍作停顿,观察了一下刘备的神色,继续道:

“至于陛下所忧隆冬作战之难,臣亦思之。”

“然观东吴如今,生力军丧,名将凋零。”

“孙韶少不更事,强行征丁已致民怨沸腾。”

“其国上下,实已如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而我大汉王师,挟新胜之威,士气正旺,将士用命。”

“纵天时稍有不利,然仰仗陛下天威,兼之人和鼎盛,破吴必矣!”

“无非是多费些周章,多耗些时日罢了,结局早已注定。”

“反之,若纵容大将边陲自专。”

“虽或能速胜,然此例一开,恐非国家之福。”

李翊这一番话,

既肯定了陈登的忠诚,又巧妙地将“可能存在的损失”归因于客观困难。

并坚信胜利终属大汉。

更重要的是,点明了维护朝廷权威、防止边将坐大的深远意义。

刘备听罢,脸上那丝若有若无的审视终于消散,化为畅快的笑意。

“善!!”

“子玉此言,深得朕心!”

“元龙知进退,守臣节。”

“子玉你总揽全局,思虑周详,皆朕之股肱也!”

他心中确实满意。

陈登没有恃功而骄,擅自行动,这让他安心。

最新小说: 相亲当天,豪门继承人拉着我领证 洛尘重生之都市仙尊 医婿 尊品贵婿 至强龙尊 上门女婿叶辰萧初然 上门王婿叶凡 叶凡唐若雪王婿 娱乐圈第一甜 惊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