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贵在出奇。”
“孙权必料不到我军会冒雨急追,正可攻其不备。”
刘理则命诸葛恪细心记录行军路线与天气状况,以防刘永日后诬告。
又行两日,前锋抓获数名吴军逃兵。
审问得知,孙权携大量财宝官员而行。
行动迟缓,目前只走出百余里。
陈登大喜,即命全军加速。
刘永却又生事端:
“将军轻信降卒之言,倘中埋伏,如之奈何?”
陈登不卑不亢答道:
“……殿下勿忧。”
“已派多路斥候探查,若遇伏兵,必有预警。”
果然不久斥候回报,前方山道确有吴军埋伏。
陈登遂分兵绕道,反将伏兵围歼。
刘永无言以对。
刘理则私对诸葛恪轻声道:
“陈元龙真将才也。”
“难怪为父皇所倚重,姨父所喜爱也。”
雨持续下了七日,汉军艰苦行军,终于逼近富春江。
这日黄昏,斥候急报——
发现吴军船队正在前方渡江!
陈登立即召集众将吩咐道:
“吴军半渡,正是击之良机。”
“然敌军数倍于我,需分兵袭扰,待其后军到来再全力击之。”
刘永却道:
“何不全力进攻?”
“若待其全军渡江,据险而守,则更难图矣。”
陈登解释道:
“孙权挟持百官百姓,船队庞大,渡江非一时可毕。”
“我军可分兵绕至上流,纵火焚船,乱其军心,再击之可获全功。”
刘理支持陈登之策。
二王又起争执。
好在李翊明确规定过,监军无权干涉前线主帅的决策权。
所以最终指挥调度,任由陈登决断。
故陈登最后决断道:
“兵分三路:一路溯流而上焚船。”
“一路正面佯攻,一路埋伏待机。”
“此为万全之策也。”
刘永虽不满,也只能从命。
是夜,
汉军依计而行,果然大破吴军后队。
焚船数十艘,俘获官员财物无数。
然而清点俘虏时,却不见孙权踪影。
原来老练的孙权早已料到汉军可能追击。
自己率精兵轻装先行,大队人马只是诱饵。
刘永大怒,斥责陈登道:
“将军用兵如神,何故让孙权脱逃?”
陈登坦然应对:
“孙权经营江东数十年,自有逃生之路。”
“今其弃众先遁,已是穷途末路。”
“吾等当安抚降众,整顿兵马,再图进取。”
刘理也在旁侧劝道:
“二兄何必急躁?”
“孙权虽遁,其根基已失,擒之早晚耳。”
雨依旧下着,富春江上烟火未熄。
陈登望着滔滔江水,心知追擒孙权之事恐怕还要费些周折。
而身边两位王爷的明争暗斗,或许比追击孙权还要艰难。
汉军于是在富春江畔扎营,整顿兵马,预备下一步行动。
而孙权此时已遁入会稽群山之中,一场新的追逐即将展开。
……
孙权率残部遁入会稽群山,梅雨连绵,山路泥泞难行。
吴军士卒衣甲尽湿,粮草短缺,士气日渐低落。
是夜,吕壹心神不宁,悄悄寻至四美居处。
见四女正在帐中梳理湿发,吕壹低声道:
“……诸位娘子,今汉军已克建业、富春。”
“我军困守深山,如瓮中之鳖。”
“继续留在军中,恐性命难保啊。”
紫衣女轻摇团扇,悠悠道:
“吕君何出此言?”
“会稽群山连绵数百里,道路崎岖,汉军岂易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