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至此处,
李翊命人抬上一块大木板,上面已绘制好江南地形图。
“诸位请看,”
他指着地图道,“江南各地,地形不同,水土各异。”
“江北多平原,宜种麦粟。”
“江南多水田,宜植稻米。”
“山区宜茶,水滨宜渔。”
“若不分情形,一概而论,岂不谬哉?”
众官员纷纷围上前来,但见地图上标注详细。
何处宜种何物,何处需修水利,皆一目了然。
众人惊讶之余,转而是一种恐惧!
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李相爷才来江南几天,居然能把本地农事专研调查到这种程度!
他到底是什么工作效率,又是什么工作量?
他底下的人,办事效率又得是有多高才能在这几天完成这种程度的工作?
传闻中的李相爷,简直恐怖如斯!
李翊的话还在从高台上传来:
“来江南之前,本相便已命人编纂《江南农事策》。”
“巡县这几日,也精神加以修订完善。”
“上边详细记载了各地适宜作物、种植时令、水利修治等事项。”
“诸君回任后,当依此施行。”
此时,
忽见一老农打扮者从人群后挤上前来,扑通跪地:
“相爷!小民有话说!”
侍卫欲阻拦,李翊摆手止住:
“老丈请起,有话但说无妨。”
老农泣道:
“小民乃芜湖县农人。”
“去岁县衙发放新稻种,说是高产,却不教种植之法。”
“结果颗粒无收,全村几乎绝粮!”
李翊面色凝重,转向众官:
“可见否?这便是盲目助农之害!”
“优助、精准助农,不仅要发良种,更要教良法!”
话落,随即下令道:
“即刻选派农事专家,分赴各县。”
“不仅发放粮种,更要教授种植之术。”
“另设农事咨询处,百姓有疑皆可询问。”
众官员纷纷记下,有人忍不住赞叹:
“相爷思虑周详,实乃江南百姓之福!”
讲话持续至午后,李翊毫无倦色,反越发精神。
从选种育苗,到水利修建。
再到粮食储存,一一详细讲解。
最后,李翊为此次讲话,进行总结:
“农事乃国之根本,江南又乃粮仓重地。”
“诸君今日所学,当时时谨记。”
“三月后,本相将遣人巡查各地农事。”
“成效显著者赏,敷衍了事者罚!”
此次会议,李翊着重强调恢复江南农事的问题。
以智慧的力量助力农事发展。
只有这样,百姓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好。
才不会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众官员齐声应诺,声震江天。
散会后,众官员仍围在地图前讨论不休。
有的互相抄录笔记,有的则向随行农事专家请教。
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是真心的,但在李相爷面前,他们就是“真心”的。
是夜,濡须口驿馆灯火通明。
各地官员纷纷起草助农方案,派人送回本县施行。
而李翊的《江南农事策》也被争相传抄。
一夜之间,江南农事振兴之策,已悄然启程。
江月无声,照着这个正在慢慢苏醒的江南。
李翊独立江头,远望万家灯火,心中已有新的筹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