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忧心道:
“只怕江南士族因此得势,尾大不掉。”
李翊远望天际,悠然道:
“治国如弈棋,有时须舍子取势。”
“用陆伯言一人,可安江南百族,何乐不为?”
要想抚定江南,是不可能不用江南大族的。
因为他们手上掌握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以及知识分子。
所以李翊对待世家的态度,永远都是压制并合理利用。
所谓: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
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
李翊对世家的态度即是如此——
在斗争中达成合作。
而不是单纯地消灭对方。
社会的运转,是注定需要有人掌握生产资料的。
而掌握他的人,便是大族。
而如果他能代代掌握,便是世家。
次日清晨,
吴宫大殿之上,冠盖云集。
以李翊为首,陈登为辅。
伐吴诸将分列左右。
江南各地官员与前朝吴国旧臣皆按品秩肃立。
殿中鸦雀无声,唯有宫灯烛火噼啪作响。
这次吴宫大会,是李翊南巡结束的会议总结。
李翊环视众人,缓缓开口:
“江南既定,皆赖诸位同心协力。”
“今日大会,既为总结南巡,亦为明确日后方略。”
于是,开始逐一评议江南政务。
赏功罚过,条分缕析。
诸将官员皆屏息凝神,虽觉枯燥,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经过漫长的会议总结讲话之后。
李翊话锋一转:
“江南之事已毕,然有一事,关乎国本,须当众言明。”
众人精神一振,皆抬眼望去。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肃容道:
“昔日本相创立内阁时,便立下规矩:”
“首相任期,以两任为限。”
“如今老夫任期已满,当退位让贤了。”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李翊又抛出一句石破天惊之语:
“经内阁商议,陛下钦定。”
“下一任首相人选已定——”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陈登身上。
“将由陈元龙将军接任!”
殿内顿时炸开锅来。
张郃、徐晃、张辽等河北系将领面色大变,纷纷出列:
“相爷三思!”张郃急道,“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岂可无相爷坐镇?”
徐晃更是跪地陈情:
“相爷若退,如大厦折柱,恐非国家之福啊!”
张辽亦道:
“还请相爷以江山社稷为重,收回成命!”
河北将领无不惶恐,因为李翊一旦退了。
河北军将会失去一座巨大的靠山。
为何汉军之中,河北军号称第一陆军?
那还不是因为他们背靠首相,得到的资源倾斜最多。
出了事,有首相顶着。
他们当然可以横行无忌。
可李翊一旦退了,河北军只怕日后再也不能在汉军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了。
其他军系将官,如臧霸、霍峻等人见状,也只得象征性地劝谏:
“兹事体大,请相爷三思。”
而淮南系将领与吴国旧臣则默不作声,都怕惹事,对此持观望态度。
姜维与李治面面相觑,皆露惊疑之色——
此事来得太过突然,他们全然不知情。
李翊抬手止住喧哗,平静道:
“……此事非一时兴起。”
“南巡之前,老夫已与陛下详议,陛下亦已准奏。”
他转向陈登,“元龙,昨日之言,你可记住了?”
陈登面色凝重,起身长揖:
“……首相之位,责任重大。”
“登才疏学浅,恐负相爷与陛下厚望。”
李翊走下主位,亲手扶起陈登:
“老夫与陛下皆信元龙之能。”
“日后若有疑难,老夫必全力相助,陛下亦会鼎力支持。”
说罢环视众人:
“此事于诸位冲击甚大,暂且休息片刻,好生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