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胜任否?”
顾雍闻言一震。
他深知此问深意:
顾氏乃江南豪族之一,自己又是吴国旧臣。
李翊此举,分明是要逼他在朝廷与江南世家之间做出抉择。
当然,站在朝廷角度的考虑。
也是为了进一步消除南北隔阂,减少江南人对朝廷的恨意。
殿内一时寂静,唯闻烛火噼啪作响。
良久,顾雍深吸一口气,决然道:
“雍蒙朝廷不弃,敢不竭诚效命?”
“必当恪尽职守,推行新政,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李翊抚掌大笑,上前执顾雍手道:
“善!元叹果然深明大义。”
随即拍其肩道:
“明年江南推行科举,还需你多多费心。”
“江南世家若有异议,你当如何处置?”
顾雍坚定道:
“科举取士,乃朝廷国策。”
“雍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若有阻挠新政者,当依法处置,绝不姑息!”
其实这就是绑定一家,得罪千万家。
尽管科举会打破世家垄断官位的特权。
但对顾家而言又有什么影响呢?
反正他们已经是“朝廷鹰犬”,吃公家饭了。
已经得道升天了,出卖你们也就出卖了。
反正顾家至少要先飞黄腾达几年了。
“甚好!”
李翊满意点头,“有元叹主持江南政务,本相便可放心回朝了。”
待顾雍退下,刘理在旁侧不禁赞道:
“姨父用人之妙,令甥儿好生佩服。”
“顾元叹在江南士族中威望甚高,由他推行科举,阻力必减。”
李翊意味深长地道:
“治国之道,在于平衡。”
“用江南人治江南地,用世家子破世家弊。”
“这其中分寸,你日后自会体会。”
……
李翊车驾启程前日,越王刘理特至陈登府上拜会。
陈登迎至中堂,含笑拱手:
“恭喜越王得封会稽,此乃陛下厚爱。”
刘理苦笑还礼:
“封地虽广,然富庶不及梁国半数。”
“越地僻远,民风未化,本王肩头担子着实不轻。”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啊。”
陈登温言道:
“越王年轻有为,必能造福一方。”
“老夫在此预祝越王前程似锦。”
刘理含笑摇头,又转话题道:
“倒是小王该恭喜大将军即将入主内阁,荣膺首相之位。”
陈登亦摇头自嘲说道:
“首相之位,看似尊荣,实如履薄冰。”
“权势非因位而生,乃因人而聚。”
“李相爷威望卓著,故能令行禁止。”
“换作登,恐难服众啊。”
陈登是个明白人,在他看来,内阁首相之位哪有那么好坐?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因为是首相所以有权力。
换作任何人来,都不可能再有李翊那样高的权势地位了。
包括陈登自己。
李相要陈登贯彻推行科举,如果陈登威望不够高,估计连底下的人都使唤不动。
也无法像李翊那样说罢免人就罢免人。
“大将军过谦了。”
刘理正色道,“灭吴之功,天下皆知。”
“推行科举,必能胜任。”
陈登微笑:
“……承越王吉言。”
“不知今日驾临,所为何事?”
刘理道:
“闻大将军不日将返洛阳,特来拜会。”
随即又道,“另有一事相求。”
陈登乃命人设宴,二人对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