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之事?如何自尽?”
“就在半个时辰前,狱卒送饭时发现已经气绝。“
“用衣带自缢于梁上。”
姜维恨声道,“此獠必是畏罪,欲以一死保全家人富贵!”
他认定这厮是怕追查,祸及家人。
想来个死无对证,以保证妻儿后半生衣食无忧。
庞统沉吟片刻,摇头道:
“……恐不尽然。”
“周璩贪墨巨万,岂不知一死难抵其罪?”
“或许是背后之人恐其招供,以家人性命相胁,逼其自尽。”
姜维击案怒道:
“可恨!可怒也!”
“贪墨军饷时何等猖狂,事发后竟想一死了之!”
“那些被克扣粮饷的将士饥寒交迫时,何曾有人怜他们妻儿老小?”
正当二人议论间,门外侍从通报:
“钦差追赃使邓芝大人到!”
俄顷,
只见邓芝风尘仆仆而入,不及寒暄即问:
“方才入城闻周璩死讯,果真?”
庞统叹道:
“……正是。”
“我等疏忽,竟让要犯在狱中自尽。”
邓芝冷笑道:
“此非疏忽,实乃必然。”
“离京前李相爷早有预料:贪官必以死抵赖,保全亲族。”
忽正色道,“二位可知周璩家小何在?”
姜维不假思索答:
“其妻儿老小皆在彭城宅中,已派人监视。”
邓芝颔首:
“请将军即刻将其全家并三代内亲族尽数擒拿。”
“明日午时,集市口尽行诛戮!”
此言如惊雷炸响。
姜维愕然道:
“邓使君!祸不及妻儿,何况亲族?”
“此非仁政所为!”
刘备自建国以来,就秉施仁政。
天下人皆感恩其德。
不过这也助长了汉朝的官员徇私枉法的风气。
因为知道自己犯了事,刘备不会重罚,那他更加有胆子去做了。
众所周知,
历史上的蜀汉,是从来不杀叛将家属的。
比如黄权、麋芳、潘濬,这些人即便背叛了。
他们的家属蜀汉都是没有加害的。
这当然是值得称赞刘备品德的一点,也是老刘厚道的体现。
但这确实也造成了很多蜀汉将领,叛逃没有心理负担。
你再对比一下隔壁曹魏。
人诸葛亮几万人打到陈仓来,郝昭就几千人都宁死不降。
诸葛亮还两次派人去劝降,郝昭都不肯投降。
郝昭原话说的是:
“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
“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
“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
郝昭这话说得很明白了,他直接说出了自己不可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
魏国是有法律的,而我是有家人的。
魏国施行的是“质任”制度。
质任制度规定,常年领兵在外的将领,他的家属要留在内地作为人质。
如果是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那这个人质还必须是他的儿子。
这就时刻提醒着那些在前线作战的将军们,
如果你想叛变,想投降,你先想想自己的家人。
而蜀汉其实也是采取的质任制度。
只不过一般将领叛变了,刘备从来不杀他们家属而已。
这也跟蜀汉的国情有关,
刘备是想着,国家本来人才就少,我以诚心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