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07章 看你英雄的美名,在累累白骨之上

第407章 看你英雄的美名,在累累白骨之上(2 / 8)

“赵郎开恩,舍孙三日未食,乞赐粥半碗……”

不过三日,

冀州千里沃野,尽成赤地!

……

冀州府衙内,刺史裴潜夜观天象。

见星月无光,心知有异。

忽有驿马飞驰来报:

“使君不好了!十三郡皆报蝗灾,田野尽赤!”

裴潜拍案而起,须发皆张:

“速击鼓聚官!”

不及天明,州府大堂烛火通明。

裴潜环视众官,沉声道:

“蝗灾骤至,百姓悬命顷刻。”

“事急从权,本官决意即刻开仓赈济,先救百姓。”

“然后再上奏朝廷。”

“诸君对此可有异议?”

仓曹掾周显趋前揖道:

“使君三思!官仓存粮仅够三月边防之用。”

“若尽数发放,恐不合规矩。”

古代中国一直实行的都是中央集权制度。

粮仓如常平仓、义仓、社仓等,里面的储备粮都属于国家资源。

地方官员是无权随意调动的。

正常情况下,开仓放粮需逐级上报。

由乡报县,再由县报郡,郡报州,州府再直达中央。

经由朝廷批准后才能执行。

尤其是动用常平仓,这是官方主导的粮仓。

即便是刺史也不能随便动里面的粮。

而冀州富庶,它是大汉重要的粮仓之一。

其他地方遇到灾害时,由他供粮。

而北方边防遇着战事时,它也是紧急的粮食供应链。

所以这位仓曹掾才如此敏感,力劝裴潜没得到朝廷的命令,不要擅自动官粮。

“恐什么!?”

裴潜厉声打断,“边防为重,然民命更重!”

“等朝廷命令下来,河北的百姓都饿死了!”

“到时候又是大量流民蛾贼兴起,于国家而言,是更大的灾害”

“传令:即刻开常平仓,设粥棚百处。”

“另遣快马奏报朝廷,严令各郡县同步放粮。”

“有延误者,斩!”

“对了!”

裴潜又补充说道,“再遣人去其他州郡看看,如果他们灾害不重,也借些粮来救急!”

言毕,裴潜亲自书写赈灾檄文。

中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句,命抄送各郡。

次日拂晓,冀州各城门处粥棚林立。

饥民闻讯,扶老携幼而来。

赵大郎搀扶病父,随人流至邺城西门,果见大锅十口煮粥施舍。

粥虽稀薄,终可活命。

赵老丈啜粥半碗,泪落碗中:

“裴使君活我百姓矣!”

然赈灾之事,非尽如人意。

漳南郡丞李浑接檄文后,阴召仓吏曰:

“裴使君远在邺城,岂知地方艰难?”

“每石米可扣二升,以为仓储之费。”

仓吏王五谄笑:

“明公高见!况计量之时,可大斗进,小斗出,其间差价……”

“慎言!”

李浑瞪目,“此事若泄,尔我皆死无葬身之地!”

不数日,漳南郡粥棚之粥渐清可鉴人。

饥民争抢之际,踩踏致死十余人。

有老儒愤而题诗于墙:

“蝗虫食苗吏食粮,苍生何罪遭此殃?”

“愿化雷霆劈奸佞,重还清明朗朗天。”

此事传至裴潜耳中,勃然大怒。

立即召来督邮崔林:

“德儒素以刚直著称,今命尔为巡赈使。”

“去查办贪墨。”

“遇不法者,可先斩后奏!”

崔林出生清河崔氏,乃是崔琰的堂弟。

但他却是一个破落户,穷到连马车都坐不起。

多亏了国家大兴科举,让他这个崔家的旁支得以再次入朝为官。

崔林领命,率精干吏员二十人,明察暗访。

最新小说: 从地狱开始登神之路 斗罗大陆的jojo替身使者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重生得意须尽欢 坠入掌中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华娱:娶中戏校花,激活黄金词条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