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章武十二年。
北地春来迟,草原上却已有了几分暖意。
冰雪初融,嫩芽破土。
正是训练兵马的好时节。
鲜卑大人轲比能立于高岗之上,远眺部族营帐连绵数里。
心中豪情渐生。
“单于,今年与汉人的期货贸易,又减了三成。”
谋士秃发延上前禀报,手中竹简记录着各部交易数目。
轲比能嘴角微扬:
“……善。汉人以丝绸茶叶为饵,欲控我部经济命脉。”
“今我部能自给自足,何须仰人鼻息?”
“你没瞧见族中那些首领,大量把牛羊交到汉人手里,只换回来几张一文不值的票据。”
“虽然我部确实从中得了汉人不少好处,但却也从此受制于人。”
说到这儿,轲比能嘴角不禁轻轻一抽。
汉朝李翊在北方搞得期货贸易,把轲比能整的头皮发麻。
由于族中大量大酋长的牛羊都交到了汉人手里,使得轲比能想跟汉人翻脸都不敢。
因为一旦翻脸,那抵押在汉人手里的牛羊就要不回来了。
所以族中那些贵族是肯定不会支持自己打仗,跟汉人作对的。
为此,轲比能只能选择逐年减少并限制与汉人之间的贸易。
以慢慢摆脱汉人对部落的经济控制。
“……然边境诸部仍有怨言,谓无汉茶难以度日。”
秃发延有些担忧地说道。
轲比能转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传令下去,凡私与汉人贸易超定额者。”
“斩其右手,没收其全部牲畜!”
秃发延躬身领命,心下暗惊这位单于铁腕。
自轲比能统一上谷以北鲜卑诸部以来,其势日盛。
已不满足于做汉朝附庸。
次日黎明,号角声震草原。
轲比能亲临校场,三万骑兵肃立如林。
鲜卑是继匈奴人之后,在中国北方诞生的又一个强大游牧族。
按史书记载,轲比能所部达十余万众,即:
“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
这里的“控弦”指的是能拉弓射箭的战士。
通常一人配一马或多马,即指代骑兵。
所以,史书记载轲比能在其势力最鼎盛时,拥有超过十万名骑兵。
但值得注意的点是:
“十余万”是总兵力,并非是指常备军。
就好比如今的汉朝,全国的常备军在五十万人左右。
但并不代表汉朝只能动员五十万人。
史书的写作习惯,写谁谁拥百万之众,或者哪个游牧控弦十万。
那都是写他的战争潜力。
即其可能动员出来的军事力量。
而并非是其真的随时都能拉出这么多兵马来。
轲比能所部虽强,但常备兵马,现在也就四五万人左右。
不过这四五万都是骑兵,且是骑射兵。
得益于草原游牧的全民皆兵模式,其机动性极强,善于作战拉扯。
他们平时放牧,战时上马即为战士。
而如今轲比能的势力范围其实也不小:
他统一了鲜卑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部落,其势力范围大致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北部一直到内蒙古中部一带。
能从如此广阔的地域和人口中征调兵力,达到十万骑兵级别是可信的。
并非完全是史书夸张写法。
而正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战争潜力,才让轲比能不甘心一直受制于汉人。
因为在他看来,汉人狡猾。
鲜卑人不论做什么生意,都是赢不了汉人的。
最终,只会被汉人赚走他们的血汗钱。
“昔冒顿单于以鸣镝训士,令出必行,方有漠北霸业。”
轲比能缓声开口,环视众将,沉声说道:
“今我欲效古法,练就铁骑,诸将以为如何?”
大将慕容铁勒拱手曰:
“单于英明!然冒顿之法极其严苛,恐士卒难忍。”
轲比能闻言大笑:
“欲成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传令:闻金鼓而不进者斩,闻号角而不退者斩,阵列不齐者鞭五十!”
训练初日,
轲比能命士卒以木为马,以草为人,习冲锋阵型。
时有百夫长秃发兀术指挥失当,阵型紊乱。
轲比能竟亲自执鞭,当众鞭之五十,血染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