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诸葛爹宠着,器重着,荆州风土还宜人。
那是前途无量呐。
因为这件事儿,让刘备对马谡十分失望。
觉得这个年轻人一点儿也不踏实。
所以才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而南中的叛乱是被谁平定的呢?
是李严。
当时李严主动申请前去平叛,而且很快就平定了,完成的相当好。
这你便知道,刘备为什么会把李严当诸葛亮接班人培养了。
甚至让他成为唯二的托孤重臣。
当然,只可惜李严最后权力熏心。
辜负了刘备与诸葛亮对他的殷切期望。
“……姜维此子,沉稳干练。”
“不骄不躁,确是难得之才。”
刘备对李翊感叹道。
李翊微笑:
“……陛下圣鉴。”
“伯约虽年少,却有一份与其年纪不符的老成持重。”
“更难得的是心怀天下,实为国之栋梁。”
刘备目光深远:
“让他在前线历练一番,积累军功,学习用兵之道。”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国家顶梁之柱。”
随即轻叹一声,“如今朝中,正需这般年轻有为的才俊啊。”
李翊若有所思:
“……陛下用心良苦。”
“只是关中战事紧张,曹魏虎视眈眈,伯约此去……”
刘备摆手笑道:
“有孔明在,朕放心。”
“况且伯约虽缺战阵经验,然其聪慧过人,必能很快适应。”
说着起身走向窗前。
“我大汉江山,终究要交到这些年轻人手中啊。”
夕阳余晖洒入殿中,将刘备的身影拉得很长。
李翊静静立于一旁,心中明白,陛下这是在为未来布局了。
次日清晨,
姜维披甲执锐,率一队精骑出洛阳西门,直奔关中而去。
城楼上,刘备与李翊并肩而立,目送队伍远去。
“子玉,你说伯约此去,可能担起将来重任?”
刘备忽然问道。
李翊躬身回答:
“陛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伯约乃璞玉,经战场磨炼,必成大器。”
刘备微笑点头。
目光仍追随着远去的尘烟,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未来的希望。
……
关中大地,春寒料峭。
姜维风尘仆仆赶至诸葛亮大营,但见旌旗招展,军容整肃。
不由暗赞这位都督治军之严。
诸葛亮闻姜维至,亲自出迎。
二人相见,一番寒暄后,诸葛亮即考较起军国大事来。
“伯约以为,当今之势,当以何为先?”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如炬。
姜维略一思索,朗声答道:
“维观关中之地,沃野千里。”
“然经多年战乱,民生凋敝。”
“欲图西蜀,当先固根本。”
“粮草为军中命脉,宜大兴屯田,积蓄粮秣。”
诸葛亮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善!此正合吾意。”
随即叹道:
“只可惜军中乏人,屯田之事进展缓慢。”
姜维拱手道:
“维虽不才,但长在天水,熟悉关中地形。”
“若都督不弃,愿为都督分忧。”
诸葛亮大喜:
“吾得伯约,如鱼得水矣!”
即征辟姜维为仓曹掾,主管屯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