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诸葛亮正式上书洛阳朝廷。
向朝廷上表申请“偷渡阴平”的作战计划。
齐汉自军改之后,前线军权是受到了很大节制的。
凡是重大军事行动,前线军官无权自行决定。
必须上报中央,但凡私自决定。
朝廷将视情况而定,有权剥夺前线军官的军权。
显然,偷渡阴平这样一项宏伟的作战计划,即便是诸葛亮也无权私自决定。
所以,他必须向朝廷申报,并得到许可之后。
才能够去执行。
洛阳城中,初冬的寒风已经呼啸。
未央宫内,监国太子刘禅面对诸葛亮从汉中送来的加急奏章,眉头紧锁。
“丞相要派姜维偷渡阴平……这……”
刘禅一时犹豫不决,对于军事他并不是很擅长。
也不知道这项决定,是否正确。
但他记得刘备的话,凡是不懂的,就去问相父。
于是他找到李翊,将奏章递给他道:
“相父,此事关系重大,还是由您来决断吧。”
李翊躬身接过奏章,仔细阅览后,沉声道:
“殿下,此事需召集众臣商议。”
次日,相府内。
李翊端坐主位,左右分别坐着关羽、张飞。
“诸公,孔明上表。”
“欲遣姜维偷渡阴平,直取成都。”
“此事利弊如何,还请各抒己见。”
李翊开门见山道。
庞统率先发言:
“阴平道七百余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
“部队行此险地,若被敌军察觉,必遭全军覆没之祸。”
“即便敌军不察,能否安然通过仍是未知之数。”
刘晔捋着胡须,皱紧眉头,同样十分不看好此事。
他补充道:
“再者,既是偷渡,兵力不可能太多。”
“姜维表请带兵三万,然经过阴平险道,能活着抵达涪城的恐怕不足半数。”
“这几千人要面对涪城、绵竹乃至成都的守军。”
“若魏军临危不乱,固守待援。”
“姜维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能有作为吗?”
董允插话问道:
“姜维不是提出要带三万人吗?”
话一出口,他忽然明白过来,脸色微变。
“原来……这三万是已经计算过损耗的数量……”
朝廷中的一帮大臣,很快便把偷渡阴平这项作战计划的弊端给指了出来。
主要就两点,
其一,阴平道,七百余里无人之地。
山高谷深,粮运艰难。
部队行此险地,一旦敌人有所察觉,那将是全军覆没。
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险地中从出来仍然是个问题。
其二,既然是偷渡,不可能用太多人,最多几千精锐而已。
这几千人将面对涪城守军,绵竹守军和成都曹魏的中央部队。
如果魏军临危不乱,固守待援。
那么姜维这几千人后无援军,内无粮草,能有作为吗?
恐怕很难。
张飞猛地一拍案几:
“直吧!这计划该不该准?”
李翊缓缓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
“自曹魏入主益州以来,自司马懿时期就在整顿交通。”
“从涪城到剑阁,道路相对便利,若强攻硬打,确实艰难。”
“偷渡阴平虽险,但值得一搏。”
他转身面对众臣,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