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还在犹豫,邓艾已下定决心,下令道:
“传令下去,拒绝姜维招降。”
“全军整装,奔赴成都!”
与此同时,
成都吴王府内,刘永正大发雷霆:
“好个姜伯约!竟敢抢在孤之前招降邓艾!”
“成都明明是我打下来的,他怎么敢收降邓艾军马!”
正如邓艾所料,刘永一心渴望证明自己。
而收降曹叡之事因为过于顺利,使得刘永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他想要一步到位,将邓艾的军马也一并给收降了。
毕竟入蜀之后,最大的两项功绩就俩。
一个是收降曹叡,一个便是收降邓艾。
前者是蜀中之主,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后者则是手握重兵,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人性总是贪婪的,刘永亦是如此。
张峻急忙劝解道:
“殿下息怒,邓艾是否归降尚未可知……”
正之时,哨探飞奔入内:
“报——”
“邓艾率本部两万全师,直奔成都而来。”
“已到城外五十里处!”
刘永闻言,又惊又喜,急忙率众文武出城相迎。
只见邓艾大军纪律严明,在城外列阵如云。
邓艾本人卸甲白衣,跪在道中哭拜:
“闻大王自江南用兵以来,算无遗策。”
“刘氏之盛,皆大王之力也!艾故甘心俯首。”
“如姜伯约之辈,当与决一死战,安肯降之乎?”
这番话正好中刘永心事。
他自幼因庶出身份备受冷,如今听得邓艾如此推崇,不禁喜形于色。
刘永亲自扶起邓艾,拍了拍他的肩膀,喜道:
“得将军来投,永如虎添翼也!”
是夜,吴王府大摆筵席。
酒过三巡,刘永醉眼朦胧地指着满座官员:“
汝等幸遇我,故有今日耳。”
“若遇他将,必皆殄灭矣。”
众官纷纷起身拜谢,唯独邓艾在旁轻声提醒:
“大王,姜维欲收降末将,其心可诛。”
“如今他在涪城按兵不动,恐有异志,大王宜早做准备。”
刘永醺然点头,次日便修书一封送往洛阳,信中极力渲染姜维“按兵不动,意存观望”之意。
暗示其有不臣之心。
只要除掉姜维,那么这灭蜀之功便是他的了。
有了灭蜀之功,自己的威望也肯定能够水涨船高。
朝中那帮老臣也得掂量掂量。
这封信到达洛阳时,正值深冬以来第一场大雪。
太子刘禅在东宫展开刘永送来地奏疏,其书略曰:
“臣永顿首再拜,谨奏父皇陛下:”
“臣以樗栎之材,荷戟前驱,受钺西征。”
“前奉密诏阴平之策,乃效淮阴故事。”
“率敢死之士,裹毡悬索,缘崖凿道,昼伏夜行七百余里。”
“时值秋霖滂沱,崖苔滑,士卒堕涧者十之二三。”
“臣犹亲负戈弩,蹈白刃而前,终破阴平天险,直捣蜀北腹心。”
“九月庚戌,臣部至江油故关,适逢魏将曹彰率军三万驰援。”
“臣亲执桴鼓,令士卒多张旗帜为疑兵,自引精卒八百伏于摩天岭。”
“待其军过半,突发神机弩射之,流矢贯曹彰左目。”
“其子曹楷急来相救,臣突阵斩之,枭其首悬于辕门。”
“魏军见主将殁,阵脚大乱。”
“臣乘势掩杀,斩首万余级,获铠仗辎重如山。”
“此战之烈,江水为之赤流,朔风为之呜咽。”
“十月丙寅,臣闻曹据聚残兵于绵竹,乃昼夜兼程驰击。”
“彼恃城高池深,臣使士卒负土填堑,亲挽强弓射杀城楼督将。”
“会天降雷火,臣趁势先登,手刃曹据于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