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春夜,月色凄迷。
曹叡与程武等十余人趁着夜色仓皇出逃,马蹄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众人不敢走官道,只能沿着崎岖山路向北疾行。
“大王,再往前就是涪水关了。”
程武勒住马缰,喘息着道。
“只要过了关,就能到梓潼。”
曹叡面色苍白,连日逃亡让他疲惫不堪。
正要答话,忽然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
“不好!”
程武脸色大变,“可能是追兵!”
众人急忙下马,躲进路旁的树林。
只见一队骑兵举着火把,沿着山路缓缓行来。
这些士兵盔甲鲜明,举止整齐,不像是刘永的叛军。
曹叡仔细观察,忽然发现这些士兵的盔甲制式与齐汉军队相同,心中稍安。
“出去问问。”
曹叡对程武道。
程武会意,走出树林,高声问道:
“来者何人麾下?”
那队士兵立即警戒,为首将领喝道:
“尔等何人?深夜在此作甚?”
程武拱手:
“某乃骠骑将军曹叡麾下程武,有要事求见贵军主将。”
那将领闻言,示意士兵稍安,上前打量程武:
“骠骑将军?可是原魏王曹叡?”
“正是。”
将领沉吟片刻,道:
“某等乃李公子麾下亲兵。”
“尔等且随我来。”
曹叡在树林中听得真切,心中惊疑不定。
李公子?
莫非是朝中的那个李?
众人跟随那队士兵行了约半个时辰,来到一处隐蔽的山谷。
谷中灯火通明,扎着十余顶帐篷,中央大帐前立着一杆大旗,上书一个“李”字。
“请在此稍候。”
将领进入大帐通报。
不多时,
帐门掀开,一个青衫文士缓步走出。
月光下,只见他约莫二十出头。
眉目清秀,气度从容。
曹叡一见此人,立即认出他就是当朝大司马大将军李翊的长子李治。
虽然多年未见,但那从容不迫的气度,与李翊如出一辙。
“骠骑将军何故深夜至此?”
李治微笑问道,声音平和。
曹叡急忙上前行礼:
“公子,成都危矣!”
“刘永密谋造反,不日就要起兵!”
李治神色不变,轻轻点头:
“……某已知之。”
“某来成都,正是为了处理刘永事务。”
曹叡一怔,没想到李治早已知道此事。
他仔细打量四周,只见营地中士兵不过十余人,不禁担忧道:
“公子带了多少兵马?”
“亲随十余人而已。”
李治淡然道。
曹叡大惊:
“刘永麾下有精兵不下万数,更收编了不少魏国降卒。”
“公子仅带十余人,如何擒拿刘永?”
李治微微一笑,月光照在他清秀的脸上,显得格外从容:
“……骠骑将军过虑了。”
“刘永所部多为汉朝之臣,必不会助其谋逆。”
“至于蜀地……”
他顿了顿,继续道:
“经年屡逢战乱,蜀之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刘永虽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
“至若汉军将士,得胜思归,必不从永而反,更不足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