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之后,他也没有去婷婷,便直接返回了队里。
“如果,我是说如果,今后允许各地实行分田到户,你们会怎么选择?”
在大队部,方唯当着所有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的面,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牵扯到下塘大队何去何从,他必须要知道大家心里的真实想法。
“怎么可能?分田到户就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虽然给咱家干活的积极性高一些,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就没有了。”
赵金生对于这个提法很难理解,他一直认为只有大船才能更好的抗击风浪,都变成了一艘艘小船,岂不是和一盘散沙一个样?
他觉得下塘大队并不合适采取这种生产形式。
“积极的一面的肯定有,但不利的因素也很多,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像咱们大队,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优势,要是解散了大队和生产队,别的不说,咱们还能搞成如此壮观的人工林嘛?”
张楚说的更委婉一些,他表示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
或许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分田到户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下塘大队来说却行不通。
下塘大队的优势在于规模,规模化育种、规模化养殖、规模化植树造林,等等。如果这个优势不存在了,社员们分出去单干未必会过得好。
就拿育种来说,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方案自不用说,人家包一片荒山或者荒地都能发家致富,队里绝大部分社员都做不到。
这个时候就需要集体的力量,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努力积累,奋发图强,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队里不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早已深入人心,这方面的问题早就得到了解决。
“我的意见就是因地制宜,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咱们,咱们还是应该继续发展集体经济。”
高文书说的很清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他不同意在队里实行分田到户。
“好了,今天就探讨这儿。这是一个假设的问题,咱们就当成是茶余饭后的闲聊,除了这个门都给我把嘴巴闭紧,不要到处去说。”
方唯终止了大家的讨论,他的心里已经有数了。
不过这事儿没有正式实行,多说无益,他让大家注意影响。
赵金生等人纷纷点头答应,然后就各自离去。
时间匆匆。
遇到了一年一度的春播时节。
方唯有意识的加快了【南光三号】的试验,时不时回到试验田那边和涛涛他们一起工作。
不会有什么意外,到了今年的夏收,不育株的筛选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今年秋收的时候,【南光三号】会正式宣布试验成功。
答案就在他的手里,试验过程的节奏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
下班会召开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要会议,也就预示着轰轰烈烈的“改开”会如期登上历史舞台。所以他需要把【南光三号】搞出来,以增强社员们的信心。
这天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