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需要总结一下,为什么更好的稻种却出现了销售不旺的局面?”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吧,首先是今年调整了粮食的收购价,稻种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大家可能想观望一下。”
“人家对新稻种的产量没概念,等以后口碑发酵了会慢慢好起来的。”
“应该是这样的,大家手里还有之前的【南光二号】稻种,反正也不是夏种使用,过一段时间再买稻种也来得及。”
大家议论纷纷,虽然暂时遇到了困难,但每个人都对【南光三号】稻种很有信心。
方唯觉得这里面可能还有其他稻种的冲击,比如像省内就有两种杂交水稻完成了定型,亩产在700-750斤左右,也有一定的市场。
一分价钱一分货,但不排除有愿意捡便宜的人。
当然,这件事大家讨论一下也就完了,毕竟稻种已经卖了出去也不可能退货。
方唯很庆幸将【南光三号】提前销往了浙地,觉得杨主任是个人才,打算等对方下次来的时候请人喝酒。
接下来,合作社开始全面实现了薪酬制。
大家的收入从每月60元到150元不等,这其中包括了基础工资和奖金。
各位理事的工资无疑是最高的,每个月的收入在150元左右。
两个工厂实行基础工资加计件工资、基础工资加效益工资的制度,像于浩多的时候一个能难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等到了年底,理事会理事和各大队的管理技术人员,还有一笔效益奖。这个是大头,大前提是要能完成年初的制定的目标。
其他社员们在年底有一笔年终奖,数额不多,也是根据效益来计算的。
这是合作社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一年下来大概需要支出5500万元左右。
以方唯为例,他一年的工资加奖金的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和最低一级普通社员的收入1000元相比,相差了5倍。
这个比例不会继续扩大,这是当初理事会定下的规则。
实际上平均差距没这么大,比如像壮劳力一年的收入大约在2000元左右,方唯和他们相差只有2.5倍。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过社员大会表决通过的,不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
清晨。
方唯和盘莲花起来后,先去锻炼一会身体,然后才一起吃早餐。
吃完饭,两人一起骑车去了公社。
方唯今天专门来竹器厂和五金厂检查工作,社队企业可以自主经营,但也要接受上级的领导。
他一般不插手具体的工作,但必要的监督还是要有的。
比如像审计、查账、检查工作等等,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
方唯首先来到了五金厂,召集厂领导开了个会,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厂里的电风扇产销两旺,预计全年的销售额能达到3500万元。
另外各种的小五金也销售的不错,所有的项目加在一起,预计全年的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
各项费用支出在合理的区间内浮动,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方唯随后去车间里看了看,对于工人们的工作状态感到很满意。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