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合作项目,省城的小院子
夏收紧接着夏种,整个公司上下都很忙活,终于度过了这一段繁忙的时光。
除了育种中心需要培育4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以及新林农场需要培育4万亩【农优82】稻种之外,公司还培育了14万亩的【南光五号】稻种。
这一次的放量过后,估计市场上的【南光五号】稻种就会饱和,从明年开始又要就能行减产。
稻种的市场容量就这么大,在占据了市场主流之后,维持一定程度的供应即可。
另外,公司还在继续培育【玉香083】玉米种子,而培育的经济作物种子倒是很丰富,除了生、大豆、黄豆之外,还包括一些高产蔬菜瓜果。
上午。
方唯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工作人员将夏收的统计报表送了过来。
这一季,一共收获了12800万斤【南光四号】稻种、5600万斤【农优82】稻种、8080万斤【南光五号】稻种以及12120万斤【南光五号】稻谷。
其中,【南光五号】稻种大风亩产达到了2020斤。
不过这已经达到了此品种稻种的产量极限,完全可以定型。
这些稻种和稻谷的产值加起来,差不多有9个亿,的确是一次大丰收。
“支书,有农科院作物所的同志来找你。”
方唯研究了一会统计报表,工作人员敲门进来,告诉他有客人找。
他赶紧起身去了接待室,只见里面坐着三男一女四个人。他们都是作物所的研究人员,此次来社里是受领导派遣,和公司下属育种研究所,共同完成【生物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这个课题。
现在世界上的农业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世界巨头的技术优势。
改开之后国门打开,国外的优质种子源源不断的进入了国内市场。
传统种子在这些优质种子面前不堪一击,作为国内农业研究方面的翘楚,作物所希望能迎头赶上。
“大家好!我是瑶岭农业的方唯,欢迎你们来到瑶岭乡。”
方唯走进来,几个便赶紧起身,方唯和他们一一握了手。
对方几人也做了自己我介绍,方唯陪他们喝了几杯茶,便亲自带着几人去了研究所。
研究所在生物基因技术方面比较弱,但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在传统育种领域拥有很强的实力。作物所对基因技术有所涉猎,但需要依托生产展开研究,所以二者一拍即合。
这还是方唯和孙士礼之前谈好的事情,现在只是落实而已。
“方支书,我们带了一些设备过来,目前还在运输途中。”
知道方唯这边缺少设备,孙士礼很贴心的将作物所部分先进设备,打包运来过来。这个项目需要进行长期研究,没有设备可不行。
“太谢谢你们孙所长了,不过,咱们的合作研究还需要什么设备,你们可以通过研究所递交申请,我会酌情审批的。”
肯定不能都让别人出设备,方唯打算给研究所也添置一些设备。
不过他不知道对方都需要什么,所以才让他们自己写申请。
“谢谢方支书!”
对方入乡随俗,也是称呼方唯为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