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二百一十七章 老朱的惊天发现……危机!

第二百一十七章 老朱的惊天发现……危机!(3 / 6)

却发现大明的粮食保障,其实也没有那么脆弱。

首先是供应问题。

由于元末战乱,死掉了大量的人,因此而荒芜的田地亦不少。

这些年以来,朝廷一直在鼓励垦荒。

每年的田地数量,一直在稳步上涨,也使得粮食的总产量越来越高。

只不过,这些增长,一部分变成了粮食库存,一部分则被人口数量同步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耗上升所抵销。

除此之外,还有水泥的广泛运用,再也不需要用糯米筑城墙,因此又多出了一部分粮食。

还有倭寇被清除之后,沿海新开垦出来的肥沃农田等等。

这些都使得大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不少。

以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户将粮食藏起来了!

外面的饿殍遍野,但大户的粮仓里仍然是满的。

很多穷苦百姓正是清楚的知晓这一点,才会在饿得吃不饱饭的时候起来造反,将大户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分掉。

如今朱允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原本储藏在大户粮仓里的粮食,都收进了国库粮仓中,也加大了粮食的供应保障。

至于说消耗增加嘛。

其实主要增加的,就是在外面工地干活的人。

申城的建设者,码头上的苦力,正在参与修路修桥的民工等等。

这些人的人数不少,可能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

但与整个大明的人口相比,他们仍然是极少数。

大明还有大量的人生活在原来的农村,仍然过着和从前一样的生活,吃和原来一样多的粮食。

即使这上百万人吃的粮食大幅度增长,即使他们每个人都吃掉了相当于原来两个人的粮食,可整个大明的粮食消耗,也只会上涨一点点。

这一点上涨,完全可能因沿海地区的开发,糯米的不再浪费,以及库存在调整而抵消。

仍然在大明的承受范围内。

慢慢地,老朱悬着的心,又重新变得安稳。

至少,这样算起来,大明的粮食问题,似乎也没有之前想的那么严重和急迫。

当然,这还是一个大问题。

毕竟钱已经花出去了。

雇工的工价,也涨上去了。

不太可能再跌落。

要一直维持低价粮食的供应稳定,很困难。

繁华昌盛的大明下,正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只是目前还有时间,暂时仍不会爆发。

见老朱拿着笔陷入沉思,迟迟没有落笔行文,吉垣在旁边轻轻唤了一声:“陛……下!”

“去,将所有的《科学》期刊全部找来。”老朱吩咐了一声。

科学期刊开始发行的时候,老朱已经赌气离开了金陵。

不过,他还是令人购买了全套的期刊。

毕竟,微服私访,远离朝廷,又赌气不愿与正主持朝政的孙子联系,或告知地方官身份,也只能通过《大明日报》、《科学》期刊等了解朝廷的变化和动向了。

很快,吉垣便全部找了过来。

老朱翻开其中的一本《农业》专刊。

上面对于种田的探讨非常多,除了种植的农时,施肥,施水,锄草,防旱抗灾等等之类措施的探讨之外,还有如何防治病虫灾害,特别是如何制作并使用农药的问题。

华夏历史上,农药使用的时间很早,在几千年前,便已经在用。

然而,农药的发展却非常缓慢。

老朱很清楚除治病虫的重要性。

后世现代人往往对农药深恶痛绝,可这主要还是限于蔬菜水果等。

它们的生长期短,农药残留量高。

往往采摘下来上市售卖时,还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对身体健康影响大。

自然引人不满。

可实际上,在主要粮食作物中,农药对粮食产量的稳定供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没有农药,世界粮食的总产量可能减产一半乃至更多。

那就不是健不健康的问题,而是饿死多少人的问题了!

最新小说: 庶子之征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妻妾同娶:重生后我当场改嫁渣男他爹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这个召唤师简直离谱 无极! 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 快跑,他是贱灵根,不是剑灵根! 拥有两大神通的我,长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