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零八章 新学之争!立场鲜明与明哲保身!

第四百零八章 新学之争!立场鲜明与明哲保身!(2 / 4)

那书生摇头晃脑,文绉绉地说着,字里行间皆是对解缙的夸赞。

不过,他话虽这么说,却并没有一味固执己见,而极为识趣且顺从地改口成了“解先生”。

这一番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功夫,施展得恰到好处,应变之机敏,可谓是炉火纯青。

看来也不是寻常人物。

也不知是解缙自傲地认为自己确实当得起这“大人”之称,还是觉得再这般推让下去实在没什么意义,只是轻轻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洒脱,并未再做反驳。

此时,周围的人见状,纷纷快步上前,恭敬地向解缙见礼。

解缙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响亮至极。

即便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贩夫走卒,大多也都听闻过这位自幼便被称作“神童”的传奇人物。

在寻常百姓的眼中,这般能让一众读书人都钦佩得五体投地的人物,定然是文曲星降世,有着非凡的才。

方孝孺虽说名声同样响亮,可他的年龄到底比解缙大了十几岁。

人们往往对年轻的天才更为好奇。

能与解缙见上一面,哪怕只是攀谈寥寥几句,对这些人来说,日后都能在亲朋好友面前大肆吹嘘,成为一段引以为傲的谈资。

他们自然乐得过来攀谈一番。

解缙赶忙拱手,满脸笑意,极为客气地向众人一一回礼。

少不得又是一番互相吹嘘与客套之语。

待众人皆见礼完毕,解缙重新坐下后,人群中便有人开口问道:“解先生此番奉旨进京,议新学之事,却不知先生对此究竟秉持着怎样的看法,能否向我等说一说呢?”

此言一出,刚才还在极力吹捧解缙,此刻仍笑容满面的那名书生,脸色瞬间一变。

朝廷征召解缙入京共商国事,这是要他在朝堂内建言献策,而非在民间毫无顾忌地高谈阔论。

普通百姓闲来无事,偶尔议论几句国家大事,朝廷一般不会多加干涉。

即便锦衣卫的密探听闻,上报上去,只要议论的内容不过分,没有公然诋毁皇室,上面的人乃至皇帝陛下看了,往往也只是一笑了之。

然而,解缙的情况截然不同。

以他的身份地位,以及在士林和民间的巨大影响力,任何随意的言论都可能被视作妄议朝政。

若所言契合上面的心意,那自然万事大吉。

可一旦不合,御史听闻后定会立刻弹劾,让他陷入困境,吃不了兜着走。

寻常百姓或许不明白其中利害,但这名书生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又对为官之道钻研颇深,对此可谓了若指掌。

这样的请求极有可能让解缙陷入两难之境,甚至因此得罪对方。

想到此处,书生急忙上前打圆场:“解先生乃是奉旨进京,他心中藏有无数雄韬伟略,可那是要在面圣之时,当面呈献给皇帝陛下的,岂有先讲给我等听的道理?诸位莫要再问了。”

众人听后,纷纷应了一声,虽都觉得书生所言在理,可脸上却无一例外地流露出失望之色。

难得有机会遇到解缙这样的大才子,本满心期待能聆听他的高见,却没想到什么都问不得。

不料,就在这时,解缙却从容出言道:“无妨。”

他微微抬起下颌,语气沉稳,缓缓道:“当今陛下尚为储君之际,便曾亲自莅临国子监。”

“挥毫泼墨,写下一幅闻名天下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陛下此联之意,便是期望读书的监生们,莫要只埋头于书卷之中,更要多多关心朝堂大事。”

“如今此联仍高挂在国子监正堂,以激励学子们照此行事。”

最新小说: 庶子之征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妻妾同娶:重生后我当场改嫁渣男他爹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这个召唤师简直离谱 无极! 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 快跑,他是贱灵根,不是剑灵根! 拥有两大神通的我,长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