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语气一转,道:“臣随使团而来,只为亲眼一睹大明盛世气象,绝无半点恶意。”
朱允熥眸内寒光一闪,声音依然冷冽如冰:“朕不管你隐姓埋名有何图谋,但你若执意阻挠条约,拒与大明修好,便是自绝于朕!自绝于天下!”
“大明天威,岂容你挑衅?”
他的声音如利刃般,刺向李芳远,杀机凛然,殿内的温度仿佛骤降数分。
李芳远心头一震,面上终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他垂首片刻,似在斟酌对策,额角隐隐渗出细汗。
短暂的失神后,李芳远迅速敛去慌乱,反而昂首挺胸,语气沉稳且自有决然之气:“小国之臣,出使大国,自当将生死置之度外。”
“大明所提条约,条款严苛,实非我高丽所能承受。”
“高丽虽国势微弱,臣却不敢轻率应允,屈节辱国。”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既如此,朕便先诛尔等,再挥师北上,征伐高丽。”
这番话虽是轻描淡写,却如寒风过境,裹挟着森冷的杀意,比方才的警告更添几分凌厉。
殿中诸人无不心头一凛。
高丽的正使与副使更是面色惨白,身上渗出冷汗,身形亦微微颤抖,似被这无形的威势压得喘不过气。
李芳远瞳孔微缩,喉头滚动,强自按捺住内心的波澜。
“臣乃高丽国王之子,亦为使臣,肩负国家重托。”
“维护国祚尊严,乃臣之本分,亦合圣人之道。”
“陛下若因臣之直言而加诛戮,只恐有损大明皇帝的圣名。”
他稍稍一顿,语气转为缓和:“高丽愿与大明永结盟好,然条约中有些条款,确需再行商榷,方能两全其美。”
朱允熥蓦地放声大笑,随后讥诮道:“好一个李芳远!你口口声声为国尽忠,可叹你殚精竭虑,倾尽心血,你那父王却从未想过将王位传于你手!”
他声音陡然转厉,如利刃出鞘:“朕今日便与你开诚布公!”
“若你即刻签署此约,朕可助你从你父王李成桂手中夺得王位,保你登上高丽王座,如何?”
李芳远眼底闪过一抹复杂的光芒,似惊愕、似挣扎,转瞬即逝。
他缓缓抬头,迎向朱允熥的目光,沉声问道:“陛下为何独独垂青于臣?”
朱允熥淡淡笑道:“因你有治国之才,能稳住高丽朝堂。”
“朕欲让周边诸国,皆安稳无虞,无需大明耗费心力维系。”
“你,正是合适之人。”
他语气斩钉截铁:“此约,朕一字不改。”
“你若应允,便是高丽之王;若执迷不悟,朕即刻取你性命,另择他人代之。”
“生死存亡,荣华富贵,尽在你一念之间!”
殿内霎时寂静无声,群臣屏息,目光齐聚李芳远。
他的脸色变幻莫测,时而紧绷,时而深思。
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心中尚有无数宏图未展,怎甘心命丧异乡?
更何况,朱允熥的许诺并非空言。
大明皇帝的威严与实力,足以翻云覆雨,改换一国之君。
他本来就是高丽的国王之子,且在朝中有很深厚的势力,再加上大明的扶持,夺得大位,易于反掌。
李芳远也深知,高丽国小力薄,面对大明的赫赫威势,根本无从抗衡。
他阻挠条约,表面是为国争利,实则暗藏私心,欲借此为己谋取更大的政治筹码。
如今,朱允熥直击要害,抛出王位之诱,他的盘算已然无处遁形。
良久,李芳远终于下定决心,俯身跪下拜道:“高丽使臣李芳远,拜谢大明皇帝陛下恩典!”
“外臣愿签署此条约,率高丽永世归顺大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