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这一年,大明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凭借对光学与化学的深入掌握,成功利用暗箱、凸透镜与氯化银等材料,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最初的成品,因工艺尚不成熟,曝光时间极长,仅能勉强用于拍摄完全静止的物体,一旦有丝毫晃动,画面便模糊不清。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划时代的发明,依旧令无数人震惊不已。
大明科学院深厚的科研底蕴很快显现出来。
朱允熥得知此事后,当即下令投入更多的资金,扩大研究规模,调集更多技术人员参与改良试验。
于是,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匠人与博学之士投入其中,昼夜攻关。
在无数次的实验与失败中,他们逐步改进感光材料与透镜构造,大幅缩短了曝光时间,照相机的实用性随之迅速提升。
……
层出不穷的新发明、新器物,如潮水般涌现,持续冲击着官员和百姓的认知观念。
许多从未想象过的事物,转眼便已走入现实,甚至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得益于朱允熥提前布署,对舆论进行了巧妙引导与充分宣传,这些科技成果在社会上并未遭到排斥,反而唤起了极大的兴趣与赞誉。
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皆对这些“奇器”充满了惊奇与期待。
当第一辆蒸汽火车喷吐着浓烟,从铁轨尽头轰然驶来,车轮与轨道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时,无数百姓自发聚集在铁路沿线,争相目睹这划时代的一幕。
惊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有孩童奔走呼喊,也有老人热泪盈眶,仿佛在亲眼见证天地更易、万象更新的奇迹。
某位感官员在奏章中写道:“科学一门成立,实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陛下身为科学之开创者,其功卓绝,盖尧舜而过之,三千年来,未有一人能如陛下般泽被天下。”
“大明今日,正迈入亘古未有之新纪元!”
是的,大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朱允熥目睹这一切,亦是激动兴奋无比,心中雄心壮志勃发。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惊天警讯骤然传来。
农历七月十三日清晨,政务处分别收到山东巡抚巡按,河南巡抚巡按发来的紧急电报。
电文中称:自七月初以来,黄河流域连日暴雨不歇,河南、山东乃至上游数省,皆陷于洪涝肆虐之中。
黄河水位节节攀升,至十三日,归德府段大堤不堪重压,轰然溃决。
滔天洪水一泄千里,顷刻间淹没归德府境内无数村落与良田,百姓死伤惨重,流离失所者难以计数。
如今,洪水仍未结束,溃口之处正不断喷涌,洪流席卷一切,正迅速向下游蔓延,危及沿河数十个府县安危。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